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在東辰國境內的有一桐城,城中有一姜家。
每逢大公雞將清晨報曉,清脆的銅鈴聲響,家族子弟都匯聚學堂上課。
今日當輪秦夫子授課教習族中子弟。
“道是什麼?誰能準確回答?”
夫子的每日一問明顯沒有問倒人,一七八歲小男孩站起身來自信回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秦夫子捻著鬍鬚聽著他的回答,甚是滿意,“不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萬事萬物,因果輪迴,五行便與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五行:一曰水,水曰潤下,具有滋潤、向下之意;二曰火,為炎上,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徵;三曰木,為曲直,具有生長、升發之意;四曰金,從革,具有肅殺、變革特性;五曰土,土爰稼穡,是為種植莊稼、生化萬物……”
秦夫子有規律地搖著腦袋,語音時高時低,抑揚頓挫地在講課。
開始同學們還飽有興趣,但之後的內容與先前所學相比,枯燥無味,晦澀難懂。
臺下學生或是將頭趴在桌子上,或是交頭接耳,三兩人說著小話,都是一副興趣缺缺的樣子。
秦夫子見狀,輕輕抬起柺杖落在地面,點了兩下發出咚咚的響聲。這時由他為中心,聲音如水波般朝四方擴散,響聲沒有遭到削弱反而更加強烈。
猝不及防的靈波嚇得同學抬起了埋在桌面的頭,立馬坐好不知所措地看向夫子。
“都給我認真起來,別以為家族試煉還很早,現在不提前準備,試煉再學就來不及了。
你們都知道沒有透過的人會有什麼結果吧,不是被分到離家遠的地方經商,就等著劃分土地去耕田吧!”
秦夫子用詞雖然幽默,但他卻道出了目前最真實的情況。
東辰國律法中寫明,凡是年滿十八週歲的子民不分男女,都要經過家族的試煉。
試煉透過者將繼續進修,而落選者會根據家族視情況而定,劃分土地用以農耕或劃分家族產業於以繼承。
試煉中會有朝廷官員在旁監察,以防作弊等行為。這樣的條令是為了選拔出有才之人,用以報效國家。
“這我們早就知道了,以我現在的實力絕對能過得了家族的試煉。”一小白胖子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別以為夫子講的東西都是大家知道的,就不聽進心去了。不要因為自身有所成就就驕傲自滿!”秦夫子恨鐵不成剛,這世間有多少人眼高手低,困在原地止步不前。
秦夫子打算列一些名人來告誡學生,“歷史上子安六歲善辭章;觀光七歲能賦詩;長吉七歲能辭章,名動京邑;摩詰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閒音律;太白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他們都是年少有為,看看你們自己,還覺得自己很強嗎?”
夫子語重心長,希望同學能聽得進話,思想能夠有所改變。
“現在都重武不重文了!”坐另一邊的同學冷不丁在下面小聲地冒了一句話。
“愚蠢!”秦夫子自然聽得清清楚楚,緊緊握在手中的柺杖拿了起來又放下了,剛才真想敲開他們的腦袋看看裡面裝得是不是漿糊。
面對這一幫孩子們,秦夫子語氣深長,“有這樣一句話,以文治國,以武安邦。這是與所處環境不同而進行變通的!你們不僅要習得武,古人的道理也要知曉,更要學習前人的經驗。”
秦夫子搖搖頭,看來還是沒有真正讓學生醒悟,夫子打算考考在座的學生。
“生於亂世,自是崇武。生於安世,便是尚文。你們可知道當下的和平是怎麼換來的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聽得還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