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麻辣燙
彷彿約好了一般。
季考一過,天氣頓時寒冷下來了。學生們放了假,家裡收成又好,自然是舒舒服服的呆在了家裡烤火過日子。
可四萬災民就苦了。
他們過來滄州的時候,所帶的衣服極少,有的不過是身上一件罷了。
這些天出工下來,攢了不少糧食,換了許多舊衣服。可那些衣服都很薄,這寒風一劃,都受不住了。又要出門做工改造鹽鹼地,不然靠著例發的口糧,日子過不下去。即便躲在屋子裡,也要蓋棉被,烤火才不會生病。
前面的安排已經完成了“得食”和“有居”兩個環節,徐清以為萬事大吉,可他現在意識到,真正的挑戰來了。
忽悠商人的一招肯定不能再用了,可官府裡也拿不出這一筆款項來購置禦寒衣物。當然,時間已經到了十月間,災民不過十幾天就可以走了,徐清也可以讓災民們硬抗過去這十幾天。
可徐清有強迫症啊,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接收了災民,拍胸脯保證了對災民如家人,那就要負責到底,決不能食言而肥。
要不怎麼有傳言說徐清是天神下凡呢,徐清一發愁,立即有了好訊息傳來。
而且一來就是兩個。
其一,訊息從黃驊港傳來,說的準確一些,這個訊息來自渤海。
原來,在處理奚族遺留的一大批物資的時候,有大量的毛皮衣物,皮革製品。渤海全國一起用還用不完,故而挑了一些半新不舊的毛皮衣物和皮革製品裝船,送到了滄州。
當然,也不是白送,渤海還卻許多鐵製工具,小麥大米,布匹絹絲等中原產物。斷紅塵這一次讓人把這些毛皮衣物送過來,也是想做一筆小小的交易。
四大船,壓的滿滿的,徐清問,這怕不是有十萬件大衣?押船的船老大搓搓手道:
“麼有麼有,只有四萬件袍子,四萬件襖子。暖和得很,就是稍舊了點,都洗乾淨了,曬好了,不髒。”
那就是八萬啊,怎麼也夠了,徐清心喜,拍拍船老大的肩膀問他:“你們打算換些什麼?”
船老大講:“一件狍子換十斤米,或者四兩布。”
徐清疑惑道:“幾十萬斤的米,你們這三艘船能運回去嗎?”
船老大:“不嘞,還有好幾艘船,這裡港口太小,進不來。換了米,我們再換布,就能運回去了。”
“哦,那你們能在這裡留幾天?”
“換完就走,換完就走,”
“好吧好吧,你們把貨卸下來,我給你們安排食宿,還有一些事情和你們商量。”
卸了貨,徐清這邊早已經安排好了一頓筵席,菜式裡頭有遼東菜,有中原菜,還有徐清家裡的炒菜,從船老大到水手力壯都吃得直不起腰來。
宴後,徐清與船老大商量和災民交換衣物的事。船老大驚訝,災民到這裡躲災,居然還有錢賺。徐清解釋一番,到最後,船老大差點痛哭流涕,他道,要是碰見徐大人這樣的好官,當初他們家就不會流落遼東了。
兩方約定好兌換地點,說優先給災民換襖子,給滄州百姓換袍子。袍子較長,禦寒卻不利於幹活兒,襖子較短,也比較厚實,禦寒也好乾活兒。
除了衣服,還有氈帽、毛鞋等東西可以交換。有道是一帽頂三襖,對於長期要在外的災民,氈帽顯得比較重要。故而也有先換給了他們。
十斤米一件大衣,一斤米三塊錢,一件大衣三十塊,這放在9.8折都有人搶的後世,不知多少人搶破腦袋。
即使在這裡,似乎也非常火爆。換了災民的之後,剩下的,在滄州就顯得杯水車薪了。此時,船老大也發現了這個商機,滄州本地的百姓就能消費如此巨大,若是透過商隊連線整個中原呢?那豈不是暴富?
草原的毛皮多得用不完,如果能夠用毛皮輕易換取中原物資,那誰還會動不動就打仗?嘖嘖嘖,這次回去之後,一定要再來幾次。對了,大賀氏那邊似乎也有物資堆積,不如,嘿嘿低價買來!
船老大計算之時,災民們都用工錢糧換了衣物,總算暖和了不少。可還有一個問題,晚上沒有火,睡得不安啊。
這時,就要說第二個好訊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