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渤海有危
盡享齊人之福,徐清幾乎是夜夜笙歌,要不是底子厚,又有許多補藥壯氣,恐怕早就要被吸成.人乾兒了。
每一個月一分為三,一個人十天,不偏不倚。三女在一起處得久了,便知道了徐清不分嫡庶的話並非虛言。如此一來,三女之間愈發的和諧,和諧之餘,大有要“孤立”徐清的架勢。
但就三女之間的關係看來,是這樣的:
荀雪兒作為大婦,雖然徐清不分嫡庶,但她生下了徐家第一個男子,大家還是心知肚明,知道她在徐清心裡或者說徐家地位不可動搖。小月就不要說了,和荀雪兒情同姐妹,黃詩梅雖生分一些,但也禮節周到有加。黃詩梅和小月也十分相敬。
再說黃詩梅。黃詩梅作為世族嫡女,這個優勢不是荀雪兒和小月這種“農女”和“婢女”可比的,所以荀雪兒對黃詩梅既是尊敬,卻又有些羨慕,羨慕之餘,還有些自卑。
徐清家裡的雜事都由小月處理,稍大一些的事情,小月若拿捏不準,不直接向徐清詢問,而是向荀雪兒先問,讓荀雪兒詢問徐清。
黃詩梅離開黃家之前,已經全部將手裡的事安排好了,如今的她,已是代表徐家同黃家合作,並且擔任黃家的事務顧問罷了。但黃家有了和徐清的關係,風頭正盛,幾乎沒了什麼困難的事情要處理了。可以說,只要徐清這棵“大樹”一日不倒,黃家在滄州的地位便一日不可撼動。
白天徐清處理一些如每天滄州城的稅收之類的公事,說是處理,不過也就看一看罷了。商稅司和教育局是州里直轄的部門,一應支出收入都不經過縣裡,直接上報徐清。
這些公事,每天不過做半個時辰就完了,完了之後,徐清便逗.弄小徐清,一逗就是半天過去了。可惜徐小清啥都不懂,只會吃手手,傻傻笑。
日子過得無憂無慮……
五月,端午前後,駐紮黃驊的水軍漸漸成型,人員齊備,甲兵成制。有了上次捕獲的幾艘小船,加上第一次海賊上岸時候留下的又修補好的小船,更是完善了水軍的硬體裝置。
楚江報告說,如果再碰上先前來的那種海賊,亦有了一戰之力。徐清一聽,激動得不行,並將三艘戰船授予名稱——滄州艦、黃驊艦、海興艦。本來徐清是想授予三艘戰船屠日、滅韓之類的名字的,不過想了想,倭日,棒韓還沒建國,如今生活在半島和群島的人,還不知什麼民族呢,也就沒有下手。再說了,他現在生在唐朝,自然要從實際上出發,好好發展我華夏百姓,讓他們強大起來,智慧起來,這才是正事。賺點口頭便宜,有什麼好的?
戰船授旗,第一次航行,由徐清指定航線。升帆出港,東行二十餘里,水手力盡,拋錨休息。小船下海,拿出漁網,在大船拋錨的地方周圍打了幾網,收穫滿滿。有了這個技術,出海即便沒了糧食,也能靠著打漁過活。
吃了飯,休息個把時辰,海風漸起,海浪變得大起來。有時候船登上浪頂,如上了三層樓一般,有時候又潛下波底,似乎要被大海淹沒。徐清站在船上,感受著上下起伏,卻無絲毫恐懼,反而對這大海有了一種想要征服的感覺。這種征服欲,來自對大海盡頭的探索欲。
大海的那邊是什麼?船上面的人都聽見了徐清的提問,可沒人知道,他們眺望遠方,想要尋找答案,可依舊不知道大海那邊是什麼。
他們不知道,徐清卻知道。
往東北走,那裡是遼東,靺鞨人,棒子祖先,奚族,大賀氏,突厥人在那一帶犬牙交錯。往南,是山東。往東,先是島國,再往東,就到了美洲——有著紅薯土豆玉米和辣椒的地方!
只要有了紅薯或者土豆其中一種,人口過億不是夢。
既是檢驗戰船的效用,徐清和海員一起,在海里面停船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海上起霧,又試了一下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的行船效果,中午回港時,沒能一下子找到黃驊港,偏了不少,沿著海岸行船五六里,才到進入黃驊港。
徐清如旅遊看風景一般走了這一次航行,楚江卻沒閒著,他藉此機會看出了海戰與河戰湖戰的不同,總結了不少海上行船的寶貴經驗。如出海便要記錄航海日誌,以便找到航線回來之類的。
徐清在海里逛了一圈,也萌生了不少探索欲。回到家裡,覺得那種平淡日子有些無聊了。
五月下旬,於滄州來說,正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時候,連天累月的雨更是將徐清鎖在了家裡。
也只有徐清會被雨鎖在家裡,農夫們則不同。雨大水多,田裡需要排澇,不然剛種下的稻種,就會被這大雨泡得糜爛。好在滄州境內沒有大河,徐清免了一樁大事,若是處在黃河邊,你看他有沒有心思在家裡睡覺?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天一放晴,溫度便連連高漲,飛到了近三十度。徐清一下脫了三件衣服還不夠,只著了一件半臂——也就是短袖還熱汗淋漓。
“徐郎~你家一秋又尿了,把你的那個那個叫什麼不溼的快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