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國與日本隔海相望,雖然戰爭才剛剛過去幾年,但海上走私等活動也開始頻繁起來,而且兩國探子斥候也從未間斷過,所以光海君對三十九鬼兵丸也是心中有數的。
這夥悍匪攪得整個日本雞犬不寧,漫說朝鮮,便是在大明也都是兇名赫赫的,只是誰都沒想到,竟然會是李秘的隊伍罷了。
直到後來,德川家康為了政治需要,開始大肆宣傳李秘的官方身份,加上史世用不斷使人發回訊息來,人們才知道李秘在日本鬧出這麼大的風雨,而史世用的情報中轉站就在朝鮮,光海君自然也就知道了。
也正是因為知道李秘的本事,他心裡頭才更加的清楚,張角和周瑜不過是喪家之犬,李秘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他確實需要力量來謀求朝鮮君王的位置,但與之相比,他更需要政治力量!
而朝鮮是附屬國,最大的政治力量,到底是來自於宗主國,大明朝!
歷史上,光海君便是在宣祖李昖駕崩之後,被大明朝冊封為朝鮮國王的,只是他當政時期太過殘暴,以致於後來被廢去了諡號和廟號罷了。
所以,當他看到李秘這副姿態,心中也是叫苦不迭,因為他確實暗中收留了張角和周瑜!
“李爵爺,您該知道,若沒有您的鼎力相助,根本就沒有我李琿的今時今日,我又豈會蛇鼠兩端?不過張角和周瑜確實不在我這裡……”
李秘是何等人也,適才突如其來的發問,就是為了打光海君一個措手不及,早就從他的神色反應之中得到了答案,又豈會相信光海君的口頭說辭。
不過光海君畢竟是朝鮮王世子,他說沒有,那便是沒有,李秘也不好逼問。
“沒有便是最好,王世子邸下可以想想,此二人走到哪裡,哪裡就遭殃,他們便如的盧寶馬一般,擁有著強大的力量,但也會防主,誰擁有他們,便沒有天生好運……”
光海君熟讀漢學,男兒愛三國,可並非只有後世才有,他們對三國人物也是耳熟能詳,自然知道李秘所言是出自何處。
這的盧寶馬本事劉表手下張武所有,不過張武卻是造反,讓趙雲給殺了,的盧馬也就趁勢收了,征戰西蜀之時,劉備賜給了龐統,結果龐統在落鳳坡給亂箭射死了。
李秘這番話說是提醒也好,警告也罷,光海君想必都已經明白李秘的決心了。
光海君心裡也是叫苦,不過面上卻只是笑了笑道:“爵爺放心,我豈會不知自處,爵爺也是勞頓,且入京歇息,再論其他。”
李秘也點了點頭,車隊到了漢城的城門處,文武官員早已在城門口列隊迎接,畢竟李秘是大明的武功伯爵,尊貴非常,誰也不敢缺了禮數。
光海君卻是轉了個彎,帶著李秘到了城門邊上的一處宅子,朝李秘道:“請爵爺先更衣。”
李秘等人從海上來,身上也是襤褸,便也不客氣。
這光海君也是周到,雖然不敢縫製李秘的蟒服,但也準備了緋紅無補子的官服給李秘,穿戴起來,倒也尊貴。
至於三十九鬼兵丸,如何看都是殺氣騰騰,人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諸如其他禁衛,都是仗著鮮衣怒馬來加分,而鬼兵丸穿甚麼甲衣,彷彿都掩蓋不住殺氣,不是衣服給他們加分,而是他們給衣服加分!
有了這三十九個弟兄在旁邊侍衛著,便是光海君生出異心,也不敢輕易對李秘動手。
沐浴梳洗妥當之後,光海君這才帶著李秘重新登上了馬車,再度來到了城門。
光海君親自掀起馬車的簾子,扶了李秘下車,百姓們夾道歡呼,文武百官也是言笑晏晏地行注目禮,規格不可謂不高。
李秘也有虛榮心,不過心裡卻是得意不起來,因為越是高調,就越是麻煩,這也意味著向全天下宣告,他李秘正式迴歸了。
但同時,也讓躲藏在黑暗之中的張角和周瑜,有了防備,想要抓住他們就更難了。
李秘和光海君走到城門處,照著禮節,受了禮物,乾脆將船上的物資送給了這些人,算是回禮。
船上都是島津義弘精心準備的物資,對於物質匱乏,只能寄宿在民宅裡的官員而言,這些物資也算是非常豐厚的了。
官員們自然也是歡喜非常,只是有人卻低垂著頭,偷偷看著李秘,連頭都不敢抬。
李秘掃視了一眼,便見得三五個這樣的人物,也不消說,一看便知是老熟人,可不是臨海君以及柳成龍的兒子麼!
二人旁邊還站著一對男女,看裝扮和站位,應該是夫婦無疑,那也是眼熟的。
貞慎翁主到底還是嫁給了徐景霌,後者還因此被封為達城尉了。
這些人都被李秘好生收拾過一頓,本以為沒了出頭之日,沒想到李秘消失了一段時間,他們仍舊還是達成所願,歷史潮流滾滾向前,也果真不是容易改變的。
故舊相見,貞慎翁主想必也是感慨萬千,她可比徐景霌要膽大從容,朝李秘盈盈一拜:“奴拜見爵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