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雖然不上朝,但並沒有不理正事,萬曆三大徵取得了全面勝利,戰功無人能及,西方傳教士得到了認可,西學得以傳播,整個國家都變得活躍和開放。
除此之外,大明朝的經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軍事與科技同樣如此,如今內憂外患都盡皆除去,文人們也開始追求個性解放,民間出現了不少反對封建禮教的書籍等等,資本主義萌芽正是最興盛的階段,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往最好的方向發展。
李成梁雖然已經致仕,但建州女真已經被李秘斬斷爪子,拔掉了獠牙,熊廷弼等軍中青壯已經成長起來,整個遼東固若金湯。
朝鮮對大明敬畏萬分,倭奴已經不成氣候,那些個所謂的西方無敵艦隊,想要搶奪澳門,讓大明朝一個知府就打退了。
若照著歷史軌跡,此時本該是大明朝走下坡路的大轉折,然而因為李秘的出現,大明朝非但沒有走下坡路,反而成了霸主!
雖說朱翊鈞並沒有對李秘言聽計從,甚至很多時候猜忌李秘,但從大局來看,朱翊鈞支援了神機新營,朱翊鈞同意了利瑪竇的傳教,朱翊鈞只是把李秘驅逐出朝堂,但李秘絕大部分的建議,他都支援並執行了下來。
也正因此,大明帝國才有了此時的興盛面貌,若沒有朱翊鈞,或者說若朱翊鈞真的不信任李秘,根本就不會得到如今的一切。
眼下連鄭貴妃和朱常洵都杳無音訊,生死不知,朝堂上的文官們雖說仍舊有黨爭,但並沒有達到禍亂朝政的地步,反而如同船艙裡的鯰魚,有了這些鯰魚不斷鬧騰,整個船艙裡的沙丁魚才能不斷逃跑,保持鮮活。
只是朱翊鈞卻沒能看著這等大好局面持續下去,雖然朱翊鈞看得很開,但李秘心中卻很難過。
見得李秘沉默,朱翊鈞終於還是問道:“你會回來輔佐沛兒麼?他雖然年紀不小了,但你知道,他的性子太懦弱,若沒有你撐著門面,這尚好的局面,怕是要頹廢下去了。”
李秘終於是溼潤了眼眶,因為他知道,正陽門對於皇帝而言,意味著甚麼,他拖著病軀去燒正陽門,竟然只是為了讓李秘重歸朝堂,這份誠意,已經足夠了。
“臣……臣定會盡心輔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是我還有一件事要做,聖上能否再給我一些時間?”
朱翊鈞笑了笑:“是你的孩兒要出生了吧?”
他的面上充滿了慈祥,那花白的頭髮,更顯蒼老,讓人心中不忍。
李秘點了點頭,卻又搖了搖頭:“這是其一,還有另一件需要去做,不過時間可能長一些,所以我希望在此期間,長生能入宮來照料聖上,若聖上答應,我便回來。”
朱翊鈞點了點李秘:“這才是真的你啊……你若早對朕這般說話,也就平白少許多麻煩了……”
李秘也笑了,他知道,朱翊鈞是同意了。
“那臣先去辦差,聖上等我好訊息!”
這案子到了這個程度,也就沒有秘密可言,只消讓王森和聞香教出來當替死鬼,李秘就能名正言順地付出了。
“我讓王安拘了王森,你出宮的時候帶走吧。”
“還有,魏忠賢雖然心眼兒多,但確實是個會辦事的,這樁事都是我讓他去幹的,你不要太苛責於他,我相信你的本事,若連一個閹貨都降不住,朕可就真的失望了……”
“有時候啊,這些人跳啊跳的,朝堂才熱鬧,若朝堂死氣沉沉,這偌大山河也就日暮西山了……”
李秘點頭道:“我明白的,魏忠賢不會是麻煩,聖上放心便是。”
聽得李秘如此應承,朱翊鈞終於安心地點了點頭,朝李秘道:“先回去吧,明日上朝聽封,朕不會讓你再心寒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秘也就再不需顧忌甚麼了,大著膽子抬起手來,想要捏一捏朱翊鈞的肩頭,可手伸到肩頭,卻縮了回來,斂了袍子,給朱翊鈞行了個躬身禮。
朱翊鈞也好笑,搖了搖頭,看著李秘離開御花園,抬頭呼吸了一口,頓時覺得心胸開闊,魂兒彷彿都融入到了空氣之中,彷彿整個靈魂與帝國的山川河水都融為了一體那般。
不過他心中也有些好奇,或者說期待,他想知道,李秘要去做的另一件事,到底是甚麼。
或許人就是這樣,有了期待,日子也就有了盼頭,或許能因此而活得更長久一些吧。
他習慣地抬起頭來,暗處的陸家茅便出現在面前,低聲請示道:“爺想讓我去查李秘要做的那樁事?”
朱翊鈞的手停在空中半響,終究還是放下,朝陸家茅道:“朕只是想讓你扶我回宮,僅此而已……”
陸家茅微微一愕,而後過來扶住了朱翊鈞,忍了忍,終究還是說了句:“爺是個好皇帝……”
朱翊鈞停了下來,眺望著遠方,喃喃道:“你知道,我也知道,李秘或許也知道,但這天下人,能全都這般認為麼?”
陸家茅遲疑了片刻,而後才罵道:“寫史的都是烏龜忘八蛋!”
朱翊鈞哈哈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