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衛兵出去不久,張守愚便領著幾個副將走了進來,給朱常洛行禮之後,便開門見山道。
“殿下,您的衛隊侵犯邊民,肯請殿下把罪魁禍首交給軍衙來措置,以息民憤!”
張守愚的話語難免有些衝,頗有沒將朱常洛放在眼中的意思,朱常洛都能夠感受到這份不敬!
“張總戎,說話可要注意分寸!”黃輝當即不悅地提醒道,然而張守愚卻冷笑道:“黃大人,你們的人在軍鎮之中作惡之時,可曾注意過分寸!”
“殿下遠在京師,或許還不瞭解咱們這裡的情況,整個三屯營都是這些邊民建造起來的,他們是我薊鎮的根基,便是我等駐軍,也不敢虧待了這些邊民,無論是屯田還是打仗,這些邊民都給了咱們大明將士最大的支援,若不嚴懲兇手,必然要寒了人心!”
張守愚這一番話也是滴水不漏,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而且還將其中利弊都分析清楚,可謂不容置疑,彷彿你若反對我的觀點,就是破壞軍民團結,就是在毀壞大明邊防長城一般!
朱常洛雖然沒出過門,沒見過邊軍,但到底是皇族子弟,而且還是大皇子,對別的他是不懂,但若論尊卑,沒人比他有更深的體會,他本該是尊榮無比的皇子,這些年卻受了這麼多的委屈,在這方面,他比別人要更加敏感!
早先抵達之時,張守愚便對自己多有不敬,在這件事上竟然還有一點逼迫的意思,朱常洛又如何感受不到?
“張守愚,吾雖未見過邊軍,但父皇陛下卻心繫將士,對吾等皇子也是耳提面命,若說軍中之事,我或許不清楚,但論起尊卑禮教,你可要多讀讀書才是了。”
朱常洛這句話雖然說得客氣,但張守愚也是心頭髮緊,皇子再小也是皇子,言語嚇不住,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是,外頭邊民亂糟糟鬧哄哄,臣也是擔心民變,心急了些,懇請殿下恕罪!”張守愚如此說著,便低頭行禮。
朱常洛卻冷哼一聲,朝張守愚道:“父皇陛下今次讓我來巡邊親征,就是為了督查邊鎮,若連這點事都要激起民變,與其鎮壓,不如換個牧守來得方便!”
朱常洛如此一說,張守愚心頭更是緊張起來,他不是沒聽說過朝堂的事情,朱常洛和王恭妃受冷落已經好些年,即便訊息再閉塞,他也是知道的,更何況邊軍將領也是要定期回朝述職的,為了保住官職,也需要打點朝廷關係,對朱常洛的處境自是清楚。
本以為今次皇上派了朱常洛過來,是看不上朱常洛,才讓他過來吃苦,沒想到朱常洛並未如傳聞之中那般怯懦和無用!
“是是是,殿下教訓得是,臣定然用心做事,只是羅百戶幾位犯下惡行,當場被抓,這是不爭事實,若不懲辦,如何平定人心?也請殿下體諒微臣的苦心和難處才是……”
朱常洛也是有樣學樣,黃輝和李秘對他的言傳,朱翊鈞平日裡的身教,他此時也是儘量模仿父親說話的神態與腔調,可畢竟無法應變,此時只好朝李秘投來求助的眸光。
黃輝也已經出頭,李秘知道該是自己說話了,便朝張守愚道。
“張總戎所言並非沒有道理,只是適才殿下已經審問過羅顧等人,他們對指控並不承認,反倒是說出了當時的始末,與邊軍指控有些出入,既然各執一詞,就當查明真相再做論處,偏聽偏信哪一邊,都不可取,總戎以為如何?”
張守愚似乎早已料到李秘會做此應答,此時也乾脆回道:“李侍讀所言不差,只是我總兵府對違法犯紀的軍士有羈押之權,若羅顧等人仍舊留在行營之中,也著實不妥,所以今日才過來,先行羈押,至於案子內情如何,自是需要調查清楚的。”
李秘也點頭道:“事情沒調查清楚之前,羅百戶幾個便是無罪之身,按說留在行營之中也無可厚非,只是他們畢竟是當事者,若真有嫌疑,先行羈押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有一點,本官必須醜話說在前頭,提醒一下張總戎。”
張守愚聽得如此,知道李秘願意把人交給他們,也鬆了一口氣,但李秘語氣也著實讓他不爽,不過眼下也就沒顧及那麼多,朝李秘道:“李大人請將。”
李秘走下來,朝張守愚道:“本官未出徵之前,忝居大理寺副署正之職,所以有必要提醒總戎一句,照著我大明律法,凡軍官犯罪,應請旨而不請旨,及應論功上議,而不上議,當該官吏處絞!”
“若軍務、錢糧、選法、制度、刑名、死罪、災異及事應奏而不奏者,杖八十,應申上而不申上者,笞四十!”
“若已奏已申,不待回報,而輒施行者,並同不奏不申之罪!”
“本官這麼說,張總戎可明白本官之意?”李秘如此說著,張守愚也是冷汗直冒。
因為他的本意就是要把羅顧等人抓回去,一頓棍子下去,甚麼真相也都吐出來了,可李秘這個熟知律法的前任大理寺副署正在此,未經奏申而濫用私刑,可就要吃官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