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沒想到吳惟忠這邊的宴席之上,全都是軍中的高階校官,而吳惟忠也沒想到李秘竟然會帶了烏泱泱一幫子小夥伴來。
這些軍官們也是大皺眉頭,只覺著李秘不曉事理,不懂做人,不分場合,徒添笑話。
他們雖然都敬重吳惟忠,也願意提拔吳惟忠的義子,但見得李秘這種態度,誰能高興得起來?
吳惟忠卻知道李秘並非孟浪之人,這些人能夠讓李秘看得起,帶到自己的將軍府來,必然是有過人之處的,便和顏悅色地聽李秘一一介紹。
李秘也不想鬧笑話,當即將幾個人的身份都介紹了一番。
熊廷弼雖然出身寒門,但卻是湖廣的武舉解元,而且談吐有度,舉止有禮,吳惟忠身邊也是物以類聚,都是從軍伍底層打拼上來的,並非將門子弟。
即便有些將門子弟,也都是吃苦耐勞不靠爹的,所以對那些混吃等死的紈絝二代並無好感,反倒對熊廷弼這樣,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番天地的人,非常地欣賞。
雖說他們不喜歡紈絝二代,但當李秘介紹到趙廣陵之時,他們也難免肅然起敬。
軍伍中人要比尋常人更具血性,對國家傳承也更看重,畢竟他們的主要使命就是守衛家國。
所以當他們聽說趙廣陵是宋室後裔之後,也沒有將他與其他紈絝二代混為一談,反倒展現出一些敬意來。
至於張黃庭,他老子張戩是東南沿海的抗倭梟雄,朝廷雖然沒有詔安,但對於這群自帶乾糧抗倭的血性男兒,軍官們也是佩服得緊,聽說張黃庭也考上了武舉人,大家也都釋然了。
而索長生和厄瑪努耳一看就不是甚麼正經人,可他們的眼神氣度,他們散發出來的那種陰冷氣質,便是衝鋒陷陣的軍爺們,看著都有些忌憚,也就無法置評了。
既然參加宴會,又是義父的家宴,帶些女眷也正常,可無論是甄宓還是秦涼玉,都是身姿挺拔,英氣勃發,一看就武功不弱的人,也不是那些個軟趴趴的弱女子。
如此一來,李秘一通介紹過後,軍官們也就沒了成見,李秘幾個整日裡紙上談兵,可在楚王府卻是參加過演武的。
李秘更是一手參與了總督莫橫欒的武舉府試,對裡頭的一些細節最是清楚,所以宴會上的交談氛圍也很是和諧。
這些軍官們本只是為了給吳惟忠的義子捧捧場,誰知道越聊越驚喜,漸漸被幾個年輕人所吸引,宴會也是熱鬧非凡。
尤其是熊廷弼,並無紙上得來終覺淺之感,反倒對時局提出了不少全新的見解,這湖廣武舉解元也果是實至名歸,一場宴席也是歡歡喜喜。
吃到後半段,也大多以閒聊為主,吳惟忠便與戚楚李秘坐在一處,李秘將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情都簡單說了一遍,吳惟忠也有些感慨。
問到近況,李秘也沒有隱瞞,將宮裡發生的事情都說了出來,畢竟吳惟忠和戚楚是鐵打的自家人,李秘也不需要遮掩。
吳惟忠雖然位高權重,但畢竟是戚家軍中為數不多能夠留到現在的,朝廷對他多少有些警惕,否則今次備倭也就不會僅僅只是個副總兵的銜了。
加上吳惟忠的軍方身份,也無法更加親近官場,對皇帝的心思也拿捏不準,無法給李秘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至於戚楚那是自不用說,在荒島上堅守了十幾年,與世隔絕,更不可能給李秘甚麼建議。
李秘也沒有過分擔心這個問題,反倒是將*的事情說與吳惟忠知曉。
身為備倭總兵的吳惟忠,得知此訊息之後,也是震驚不已,若真有這樣的東西,哪裡還怕打仗!
李秘可以不要官職,可以不要密探的身份,但這*,卻必須要爭取過來!
李秘從宮裡出來的時候,王安將拿包*也一併還給了他,橫豎已經吃完宴席,李秘便讓人回去把*取了過來,給吳惟忠等一群人演示了*的威力。
這些軍官們原本就已經被這幾個年輕人驚豔了一把,多以為大明軍隊後繼有人,結果見了李秘這*之後,所有人都震驚了!
誠如吳惟忠早先所想,若真能擁有這樣的*,大明便將無敵於天下了!
這東西畢竟只給皇帝看過,所以李秘也讓吳惟忠千叮萬囑,切不可走漏了訊息,否則會惹來殺身之禍。
眾人見得*威力,自然省得這個道理,哪裡敢到處亂說,都圍著李秘東問西問,恨不得能夠早日利用*研發出新型的火器來。
不過這*的威力如此巨大,舊式火炮已經無法承載,若將新*用在舊式火炮上,必然會炸膛,所以還必須研發新型耐用的火炮,也不是三天五日甚至一年半載就能完成的事。
雖然眾人激動難平,但到底還是要保守秘密,雖然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李秘又刻意減少藥量,但試驗的動靜還是不小。
為了掩蓋,眾人乾脆在院子裡頭比拼起武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