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到底是造神成功了。
秦涼玉成了洛河龍女,城裡的百姓和耆老們已經開始商量,要在龍王廟旁邊修建一座龍女廟,以供奉神臺上留下來的那座龍女雕塑。
整個姑蘇城都在傳說真龍現世的事情,各級衙門也是蠢蠢欲動,想將這祥瑞獻上去。
但也誠如李秘所料,最終是誰都沒敢這麼做,只有南直隸的監察道官,聯合宮觀散官,發了一道非正式的摺子。
這種非正式的摺子,是監察御史們的特權,也就是民間有甚麼傳聞,無論真假,只要干係重大,都可以上奏。
若是尋常官員,可不能這麼做,沒有確定真實性,查實下來若是假的,那可是要吃責罰的。
事情也是掀起討論熱潮,不少人仍舊守著黃天蕩,或許是希望真龍能夠去而復返。
不過官府早已戒嚴那片區域,這一來二往,真龍到時沒再見著,卻見識到了黃天蕩上那些個戰船!
真龍出現在黃天蕩,無疑是認可府試的,否則真龍如此折騰,為何沒有將戰船全都掀翻?
這黃天蕩乃是往年祭拜龍王的地方,不少人就是以官府因為府試而毀了黃天蕩,驚擾了龍王為由,來攻訐官府的作為。
如今真龍現世,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龍王爺非但沒有被激怒,反而是庇護這些戰船的!
此時又有人傳說,東海即將要發生戰爭,龍王爺是要保護我大明朝的海師,這便是龍王爺顯靈的真正神啟!
各種言論渲染之下,人們對武舉府試的關注度也達到了空前的火熱!
這可是龍王爺的旨意,大家都看在眼裡,若再麻木不仁,可就不當人子了!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莫橫欒也終於是不用再大傷腦筋,府試的最後準備工作也終於是順利完成。
李秘本來也只是參謀,畢竟他也是武舉士子,參與太多的話,對其他士子也不公平,這最後階段,李秘也就沒有參與進去。
雖然他的傷勢還沒有痊癒,但已經不用拄柺杖了,趙廣陵的肩傷也恢復完全,兩人又開始溫書練功,臨陣磨槍不利也光,倒也過了安生日子。
二人本就沒有抱太大的期許,武舉考上與否,對它們的命運也沒有決定性的作用,考上了就算是鍍金,考不上也無所謂,也就沒甚麼壓力,再加上他們參加楚王府的預演,對武舉考試也比較清楚,信心十足,也就談不上如何辛苦。
到時理問所那邊,由於主官被謀殺,提控案牘也都伏法,理問所衙門的大小事務都需李秘來拿主意,李秘又不是翫忽職守的人,但凡有甚麼差事,無論大小輕重,都會認真對待。
雖然如此折騰,也比較耗費精力,但對於李秘而言,卻是一個熟悉這個時代司法刑名事務的極佳途徑,經歷了早先毛秋池對自己的穿小鞋,如今又獨掌理問所衙門,李秘對大明律法以及辦案流程等等,都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而且在此過程中,李秘也用他親力親為的辦事風格,折服了衙門的諸多胥吏,案子也沒再出現積壓的狀況,連帶著理問所的口碑都好了起來。
至於莫橫欒和王弘誨等人,對李秘更是看重和倚賴,一切似乎都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便是甄宓,對他李秘都有些服服帖帖,李秘也獲得了極其難得的歇息時間。
然而這種美好恬淡到底是短暫的,眼看著就要舉行府試,李秘正打算與趙廣陵一道,去參加考前的勘驗,鎮守太監王沐德卻是找上了門來。
這府試雖然不如文科考試那麼嚴格,但到底也是府試,考前需要驗明身份,避免有人替考舞弊,這也是為何士子們飛的那需要相互具保,還需要當地衙門擔保的原因了。
蘇州府這段時間發生了這麼多事,鎮守太監王沐德都沒有發聲,自打護送周瑜入京回來之後,這鎮守太監就老實得讓人忘記他的存在。
眼下萬事俱備,就只剩下臨門一腳,他卻找上門來,也難免讓李秘趕到疑惑。
王沐德領著隨從,見了李秘也不太可氣,橫豎他就是這麼一副德性,即便見慣了李秘將範榮寬等人都給修理了一頓,他這個鎮守太監卻仍舊是有些看不上李秘。
李秘可是今非昔比的,雖然出身不算好,但中途卻認了吳惟忠當義父,若是官場上其他人,對李秘自是不敢小瞧的。
可作為鎮守太監,王沐德就是皇帝的親信,就是皇帝的耳目,而皇帝是提防著這些武將的,地方上的武將,哪個不想著來巴結他們這些鎮守太監?
若是得罪了鎮守太監,一道密摺傳送入京,到最後即便只是無中生有,也會在皇帝心裡留個壞印象,往後哪裡還能有甚麼出息。
所以王沐德是連吳惟忠都看不上的,也就莫想著他能夠對李秘客客氣氣了。
“王公公今日怎麼有空光臨寒舍?”雖然李秘對王沐德的做派並不認同,但官面上的禮儀還是要顧及的。
王沐德也不好伸出手來打笑臉人,便朝李秘道:“李大人還是忙自家事情去吧,爺兒們過來是找趙家公子說事兒的,就不叨擾李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