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那時候已經有玻璃,但純淨度不夠,孫志孺製作鏡子的原材料,可都是大塊大塊的水晶和西域寶石!
為了一個純淨的鏡片,他會將半人高的水晶原石用來打磨,若沒有十足的財力,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也正是因為他在這方面的才能,才使得董如蘭的才華揚名天下,但能夠見到董如蘭真容的,卻是不超過一掌之數!
這也是天下文人為何如此熱衷與虎丘詩社的原因之一,只要奪得詩魁的名號,便有資格與孫志孺董如蘭夫婦對坐而談,這才是文人墨客們喜歡的調調!
他們對這位有夫之婦的熱切渴求,並非因為美色,甚至不是因為文才,而是因為神秘感和稀有的待遇!
這是文人們提升自家身價和聲望的捷徑,虎丘詩會自然也就熱鬧非凡了。
此時見得孫志孺領著一幫清客從劍池方向走出來,山門牌樓處頓時引起了轟動,因為孫志孺的身邊,分明陪著一道玲瓏的倩影,雖然戴著面紗,但身材婀娜,款款亭亭,亦步亦趨皆是風情,一動一靜都是清雅!
“是董如蘭董大家到了!”
也不知誰說了這麼一句,那些看熱鬧的人便紛紛往前擁擠,都想看一看孫志孺這位傳奇的妻子。
然而孫志孺和董如蘭卻走到了李秘這邊來,他們是虎丘詩社的建立者,更是虎丘詩會的發起人,眼下出現這樣的麻煩,他們出來處決也是理所當然。
在這些人看來,這對夫婦自然是幫著戴秉中的,畢竟戴秉中是今次詩會的官方負責人,與孫志孺董如蘭夫婦該是有過交集的。
可出人意料的是,孫志孺和董如蘭卻徑直走到了李秘的面前來,孫志孺拱手為禮,董如蘭卻福了一禮!
“甚麼情況!”
“這李秘到底是甚麼人物啊!”
“董大家竟然給他行禮!”
“咱們莫不是都眼花了不成?不可能的啊!”
眾人還在吃驚,戴秉中更是驚訝萬分!
孫志孺此時卻朝李秘開口道:“李賢弟好久不見,身子傷勢可曾好些?要知道你對詩會感興趣,愚兄早該派人上面去接才是了……”
孫志孺可是給足了面子,便是李秘都有些驚訝,雖然他將顯微鏡的設計原理交給了孫志孺,讓他在光學儀器研究道路上飛一般前行,但也不至於客氣到這個地步。
若李秘知道孫志孺是群英會蜀營的人,估摸著就不會這麼想了。
根據甄宓的情報,蜀營的人比較低調,也比較溫和,不會爆發太大的武力衝突,他們的所作所為,彷彿在秉承漢昭烈帝劉備的德行一般,以仁德服天下之士。
可惜李秘並不知道這些,程昱雖然識破孫志孺便是蜀營那神鬼莫測的水鏡先生司馬徽,但卻被絞爛了舌頭,斬斷十指,再也無法洩密。
李秘心中雖然疑惑,但到底還是領了孫志孺夫婦的人情,因為他從戴秉中的眼神之中已經看得出來,這對夫婦出馬,問題也算是可以解決的了。
戴秉中與張孫繩一樣,要的就是名氣,試問誰能拒絕董如蘭的勸阻?即便說出去,非但不會丟臉,說不得會成就一段佳話!
他之所以拿出莫大骨氣,就是為了儲存自己的顏面,如今董如蘭都出面了,顏面自然是可以保住,那麼所有的問題也就不成問題了。
“少宗伯怎地這麼大的火氣,你莫看我家李賢弟英武,實則也是個有情有懷之人,早段時間少宗伯整日掛在嘴邊的那首《對酒》,正是出自我家賢弟之手,今日緣何要這般相處……”
孫志孺如此一說,漫說戴秉中,便是全場看客都大吃一驚了!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這首《對酒》曾經在蘇州風靡一時,只是很多人都只知道出自於吳縣的一場詩宴,當時還是經世鴻儒王世貞長子王士肅主持之下的一場宴會。
很多人都四處打聽,但不知為何,王士肅卻遮掩訊息,以致於大家只知道作者是個無名小卒,聽說是吳縣的一個小捕頭而已。
眼下聽得這等內幕,眾人才恍然大悟,李秘早先如此維護吳縣的官差,便是因為李秘出身吳縣,而李秘英氣勃發,無論經歷還是本身氣質,都與傳言萬分鍥和!
再者說了,既然出自孫志孺之口,那便是真事,否則以李秘這等做派,再看他身邊的人,又如何能入得孫氏夫婦的法眼,有幸成為孫氏夫婦的密友?
眾人在吃驚,李秘心中卻警惕起來,孫志孺對他的態度實在有些過分得好,他還鬧不明白,眼下孫志孺談起此事,雖然解了圍,但也間接說明了一個問題,一個只怕唯有李秘才會注意到的問題。
那便是,孫志孺若不是暗中調查過他李秘,應該是不會知道這個事情的!
但凡暗中調查李秘的人,又有幾個是懷著好心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