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大人說錯,而是忽略了所有人都會忽略的一個疑點,一個不能算疑點的疑點!”
宋知微聽說所有人都忽略了,難不成就你李秘最聰明,就你發現了,所以當下連簡定雍心裡都不太舒服,可聽李秘後來說是不算疑點的疑點,又馬上釋然了。
既然不算疑點,看不出來也是正常,李秘之所以提起,只怕也是譁眾取寵罷了。
簡定雍本來就怕李秘胡說八道,縣衙的案子,幾乎都是經手知縣,他也有豐富的辦案思路,似李秘這等侃侃而談,辦案思路卻從未聽說過,便知道要壞事了。
“既然不算疑點,還提他做甚麼,沒進展就沒進展,繼續賣力去查也便罷了,宋賬幹大人大量,也不會太為難你,東拉西扯這些無用的做甚!”
簡定雍也想著儘快結束這場談話,免得李秘越說越錯,然而宋知微卻擺了擺手,朝簡定雍道。
“簡大人,且讓他說說,橫豎案子沒個頭緒,聽一聽也無妨,柳暗花明也是指不定的。”
宋知微這麼一拍板,李秘也就安心了,繼續解釋道。
“這些受害人看起來確實沒任何共同之處,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然則有一點很可疑,那就是他們都死於意外!”
“去年十二月中,李某死於落馬,一月初,黃失洗衣,死於墜井,一月末,又有董員外死於煙花樓...是縱樂過勞...心肺不支...”
李秘一一翻開卷宗,將這些死因都點了出來,宋知微似乎聽出些言外之意了,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而簡定雍卻有些不耐煩。
死因乃是最關鍵的因素,但凡看過卷宗,誰會忽略死因?李秘提出這些來,又能算甚麼疑點?
然而李秘卻繼續說道:“我想問問大人,既然死於意外,苦主為何要舉告到縣衙來,甚至不惜挨板子,越級告到府衙理刑館去?”
李秘如此一說,宋知微也是陡然雙眸一亮!
“因為他們後來發現,死者並非死於意外!”
宋知微的情緒有些激動,李秘也讚賞道:“正是如此!”
“這些人雖然死法各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便是他們都被人為製造意外而殺死的!”
“這種殺人方式比直接刺殺扼殺要更費心思與人力,所以極有可能是團伙作案!”
“也就是說,這個殺手或者這個殺人團伙,製造意外,一個個殺死了這十三個人!”
李秘如此一說,宋知微不由精神一振,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對於調查而言,卻是新的線索,在陷入僵局之時,這便是很大的一個突破了!
這蘇州府龍蛇混雜,綠林勢力也不少,海盜船幫行腳幫等等,便是僧侶也有這自己的勢力。
可不管如何,能夠製造這麼多意外死亡,這股勢力絕對不小,如此一來,起碼目標的範圍就能夠極大的縮小!
只是宋知微很快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李秘,這些死者裡頭有地主大豪,有街頭搗子,也有持家婦人,形形*,看起來都是尋常百姓,為何會惹來殺身之禍?”
李秘正愁不知如何引出自己的第二個論點,這宋知微果真有點本事,很快就抓住了關鍵所在!
“推官大人洞若觀火,果是明察秋毫!”李秘讚了一句,而後繼續說道。
“這便要說到這些人的第二個共同之處了!”
“還有第二個共同之處?”隨著李秘的解說,眾人也漸漸被吸引進來,這種引人入勝的感覺,彷彿自己在一步步解開案件真相一般,能夠極大地滿足好奇心,實在是一種奇妙至極的體驗!
因為平日裡都是縣官或者推官在調查和推敲案子,這些人只是處理公文卷宗,衙役則完全是跑腿的,而捕頭捕快等人,其實主要任務是抓人,是執行任務,對查案沒有太多的參與。
他們的任務大多是維護地方治安,緝捕盜賊和嫌犯等等,極少有機會能夠這般抽絲剝繭。
不知不覺之中,李秘已經成為了整個大堂的焦點,大部分人也都擯棄了先前的偏見,只是好奇李秘接下來還能說出甚麼讓人驚奇的話來。
李秘見得此狀,終於引出了自己最想表達的觀點來:“第二個共同之處便是,這些人或多或少都與倭寇有著牽扯不清的瓜葛!或者說,這些人,其實都是倭寇的細作!”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