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沒想到劉邦敢來打他,他仍在自憐,覺得自己不應該敗給程文龍,原因很多,他唯獨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以,這幾天沒人敢惹他,項羽經過虞姬的溫柔照顧,這兩天心情有所好轉,他準備回到楚國,接著招兵,憑他霸王的名頭,相信還是可以有些號召力的,先埋頭髮展,以圖以後吧。
但他沒想到,劉邦的隊伍已經在路上了,打死項羽項羽也不能相信,劉邦竟敢趁這個時候來攻打自己。
項羽不能明白,他以為這世上的人都跟他一樣的優柔寡斷,劉邦什麼人,這樣好的機會,他不抓住,那麼就不是他了,劉邦從來都是該出手時就出手,該裝孫子時決不做老爺。
劉邦的意思和目的很簡單,敗掉項家軍,殺了項羽,決不能讓項羽活。
但這些事程文龍不知道,這時的程文龍,已經輕騎回到了薊城。
草原王早就走了,程文龍也難得清閒幾天。
回來後程文龍就告訴項莎自己已經打敗了項羽,但並沒有斬盡殺絕,項羽現在怕是已經回到楚國了。
項莎看著程文龍說道:“以後還會再打嗎?”
程文龍看了看眾女人,輕聲說道:“打了這麼久,我累了,如果有人可以統治這裡,文龍想找個地方清閒去!”
程文龍這麼一說嚇了眾人一跳,這麼久的努力,這麼多兄弟的浴血奮戰,他們是為了什麼?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決對有可能一統中土,程文龍這個時候竟打了退堂鼓?
程文龍也很無奈,他明白,以他的實力,他可以悍然稱王,也可以把反對的聲音都壓下去,可是,他在懷疑自己能不能管理好這個國家,自己的脾氣自己知道,雖然這兩年不太沖動了,但他明白自己衝動的性格一點也沒壓下去,所以,他很累,但他也不是不負責任之人,如果有別的方法,他會給大家一個交待,然後自己遠走高飛。
另外還有一件事是他非常想做的,就是幫灑答木他們回去。
這個問題老早以前程文龍就答應過灑答木和奔拉燈,一晃幾年過去了,這裡依然是亂世,灑答木他們也沒提過這個問題,但程文龍一直記著,如果要安排,就從這些自己的好兄弟開始吧,他們最遠。
程文龍對他們那裡完全的不瞭解,甚至在什麼地方他都不知道,但他明白這件事自己必須做。
在薊城幾天,這件事在程文龍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思路,他決定趕早不趕晚,如果要做,就是現在。
程文龍的這個想法再一次的雷到了眾人,中土現在什麼情況?正是水深火熱,如火如荼,程文龍竟要遠走他國了,這不是要把到手的勝利果然送給別人嗎?
程文龍擺手說不然,在他看來,中土的戰事已經結束,項羽已經敗了,如果想起來,最少還要幾年發展才行,而現在,最有實力和可能的就是劉邦。
對於劉邦,程文龍有種複雜的心情,說是仇人吧,這談不上,因為他們至今還是結義兄弟,但這個結義兄弟是建立在互相利用的關係上,程文龍並沒有天真到把劉邦當親哥哥,相信劉邦也沒有把程文龍當做好兄弟。
如果說是朋友,這更加的談不上,戰場上,從來沒有永遠的朋友,這點程文龍比誰都明白。
但程文龍想著,如果劉邦能一統這裡,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現在全天下已經傳開了劉邦的美德,特別是秦國人,劉邦第一個打入秦國咸陽的人,可是秦國人並沒有恨他,反而很期待他。
這怪就怪項羽,項羽在秦國的暴行讓大家彷彿看到了另一個贏政,所以,如果要有新王,他們都非常的期待是劉邦。
這就是目光長遠者和目光短淺者的分別,項羽只圖一時之快,匹夫之勇,劉邦則信奉忍辱負重,秋後算帳,很顯然,程文龍覺得劉邦至少比項羽強多了。
事不宜遲,程文龍馬上把這個想法通知了眾人,大家都很吃驚,韓信和張良是堅決反對。
張良的意思很明顯,你程文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麼多兄弟不說,還有士兵,你如果一走了之,這是一種嚴重不負責任的做法。
況且如果你走了,任何勝利者來攻打薊城,他們怎麼辦?如果人家把他的女人都捉去怎麼辦?
程文龍並不生氣,微笑著聽著張良痛斥自己,張良的苦心他明白,但他始終認為中土已經不會再起硝煙,只要項羽敗了,這片土地就不會大亂,最重要一點,大亂是要死人的,程文龍看多了死人,累了。
張良和韓信雖然無奈,但他們是決對不同意,你程文龍不能走,你要給大家一個安定再去做別的,現在這裡尚不穩定,談何征服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