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臺並非單指一處高臺,而是十三座石臺的總稱,
這十三座石臺的大小相同,錯落有致,隱隱可以看出似乎是某種陣法的陣基,只是隨著時光流逝天機變動,早已失去了效用。
可即使過去上千年的時間,經過歷屆劍之會中諸般劍意的沖洗,依然沒有在那些石臺上留下哪怕半點痕跡,就連到最細微的刮痕也沒有。宛如新建好的一般,仍舊保持著千百年前的樣子。
似乎歲月的偉力也無法奈何這些石臺分毫,那些鋒利寶劍在它們面前就像尋常木棍般,毫無鋒利可言。
關於這點修行界至今也沒能給出一個解釋,只能將其稱之為奇蹟。
這樣的技術早就失傳,隱藏在那神奇背後的真相已經沒人知曉,
這些石臺就是給諸宗弟子比劍的擂臺,而石臺外圍那些偌大的亭子便則諸宗觀賞和休息的位置。
長明眾弟子參觀完石臺後,便在一名紫宮學院教習的指引下,來到一處涼亭。
崔魏銘坐在中間的椅子上,微笑著與附近涼亭中的宗派長老點頭致意。
……
……
劍之會的場地設在龍泉臺,這一習慣由來已久,
自有十會以來,劍之會便一直在這裡進行。
至於原因則要追溯至神魔之戰以前的時代……
據說一千七百多年前這裡的地脈中孕育了一條龍,
龍破土而出,留下道泉水,福澤一方。
故而名曰龍泉。
後來龍泉乾涸,人族為延續龍泉風水,便在此處修建了這十三座石臺,這就是如今的龍泉臺。
四百年後,一代鑄劍宗師歐冶子在此佈陣,凝聚神獸蒼龍殘留的福澤氣運,鑄成一把絕世神劍,
龍泉劍!
此劍問世後便一直留在龍泉臺,那一代修行者紛紛前去一睹其風采,同時也試著取劍——萬一神劍眼瞎,選擇自己為主呢?
但就像所有爛俗中寫的一樣,那些修行者因劍道修為不夠,不能理解龍泉神劍的鋒芒,故無法將其從臺中拔出,
就連聖人也不行…… 慾望是驅使人前進的動力,
因此當時的修行界內引發了場修劍熱潮,並延續了很多年,目標只有一個——取得龍泉神劍!
所以才有了後來神魔之戰中大放異彩的越女劍神,才有了劍斬三星的玄弘真人,以及其他的劍道強者們。
可以說劍道能有今日的景象,龍泉劍當居首功,
為了紀念那個屬於劍的時代,劍之會便一直在這裡舉行。
……
……
聽崔魏銘講完這個故事,眾弟子眼中皆流露出神往的目光,原來比神魔之戰更久以前,還有這樣一個時代,還有這樣一把劍,還有這樣一件事。
風小寒望向龍泉臺中,並沒有發現什麼神劍的存在,於是問出了大家都很好奇的問題:“那麼龍泉劍到底被誰拔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