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災利害之中,火災者為內劫,雷劫為外劫,唯有風災乃是由內而外,由外而內,彷彿吞吐。
雖然三災利害不分先後,但就表面而言,無疑火災動靜最小,有時得道真修在閉關之中,無聲無息就將火災經渡過去,也是屢見不鮮的事。
而雷劫者恰恰相反,傳聞中有功行高絕的真人勾動雷劫,甚至能夠震動大千,引發永珍劇變,簡直匪夷所思。
唯獨風災者兼降內外,動靜不如火災一般微小,卻也不比雷劫之巨,若是渡劫者道行高深,波及範圍亦非等閒。
大荒深處,劫氣騰騰囂起,上至萬丈高空,飛旋呼嘯之間凝成酷烈災風,萬里卷蕩來回,所過之處高峰摧折,即使塵埃也難逃破滅,將天地之間化作一片末日之景。
而在這毀滅萬物的風暴之中,竟有一柄華蓋大放光明,寶炁垂空,混元符籙,五色雲氣,金枝玉葉,紛紛閃爍,在這卷蕩不止的災風之中,撐開了小小一方清淨天地。
不錯,此情此景,正是混元寶華蓋勾動劫氣引發風災而成,一尊堪比元神真人的真形法寶,引動的災劫何其恐怖,若非此時此刻,萬里方圓已經幾無活物,恐怕已是一片生靈塗炭。
萬物有靈,生靈對於危險的感知,是超乎想象的敏銳,即使最尋常的飛禽走獸,也能察知災難降臨,何況生存在這大荒之中的強大生物。
早在混元童子引動風災之前,大荒之中的兇禽猛獸就已競相遷徙,紛湧逃生,這才有了所謂的大荒異變,獸族遷徙。
當然,這也是因為混元童子並未遮掩風災降臨,才有劫氣騰昇,駭走了山中生靈,畢竟他是玄門大派出身,與有道真修結伴修行的真形法寶,自有好生之德。
極天之上,許莊憑虛盤坐雲中,心無旁騖的望著底下風暴,顱後大羅靈光顯照尺,頂上慶雲飄渺不定,真炁渾旋之間,忽有一道罡風生出,時而擴散,時而內聚,變化不定,彷彿呼吸。
隨著混元童子風災的進展,許莊的大羅靈光之中,似有玄妙的文字一字一字浮現,流露出玄之又玄的意味,慶雲之上的罡風,竟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姿態,時似狂風捲颶,時似刀劍凌厲,時而呼嘯旋磨,直到某一刻——
大羅靈光之中的文字,似乎連成了篇章,旋即隱去,慶雲之上的罡風也同時一凝,化作一道符籙,緩緩落入了慶雲之中。
許莊眉頭微微一皺,從領悟之中脫離出來,不見有何動作,便有一縷靈機在面前匯聚旋轉而動,只須臾間,便化作了一道微而不弱的罡風,做出幾個變化,隨即為他心念一動滅去。
許莊也沒料到,他本是想借旁觀混元童子渡劫的機會,窺得渡過風災的一二奧秘,結果收穫寥寥,倒是悟出了些許運轉神風的道理,推演出了一門道術。
這一門道術乃是許莊親自觀摩風災推演而來,絕不能夠算作淺薄,風法又是五行之屬,倒是十分契合他的道法。
不過如今的許莊其實並不欠缺尋常手段,這門道術卻是未必湊的上什麼用場。
許莊不禁搖了搖頭,他這一門道術推演至此,也代表著混元童子的風災已經窮盡變化,過了最兇險的階段,開始由盛轉衰。
當然並非到了此階段便不兇險了,但從混元寶華蓋的狀態看來,混元童子的積蓄並非無用之功,渡劫至今仍是元炁充足,更瞧不出有何損傷,許莊顯是不需憂心。
既如此,許莊索性將關注收回己身,運轉元神,開始參悟道法。
這數十年間,他的法力不僅已經恢復全盛,自然也不無長進,甚至相較他的預計還要快上許多,這無疑得益於的他先元炁積蓄一步,不曾停歇提高的道行。
無論從何種角度而言,許莊的修為進境都是超乎尋常的,本來若是循序漸進,度過災劫應當不是難事,但在提前緊逼而來的風災面前,他卻無從悠哉遊哉,唯有分秒必爭。
混元童子風災漸消,許莊頂上靈光慶雲卻是光華漸長,玄理道韻自然流露,顯是元神運轉到了甚處,徹底沉浸在了體悟大道之中。
如此忽忽便是二三十日流逝,許莊靜觀之中,陡然間發覺元神交感天地之時,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若將天地、大道,比作無垠無際的海洋,他本來就似以手掌探在水中,盡己所能感受著大道汪洋的一切。
但在此時此刻,許莊卻覺自己彷彿完全沉浸入了汪洋之中,渾身暖煦融融,更有溫流由他天門直貫而入,及至足底,伴隨周天運轉,頓有玄理自生,就連收斂已久的羅天喜賀之道韻都流露出來。
這種感覺彷彿頓悟,但更似乎走火入魔,只是許莊畢竟是已經明真見性的元神真人,他可確認此乃機緣,而非魔障,無暇究其原因,全心全意投入其中,一時好似醍醐灌頂,道行竟然開始了瘋狂的增長,不知過了多久,才倏然一緩。
許莊一時竟是悵然,就這短短時間之內的體悟,只需日後稍作梳理,他的道法定然會有難以估量的進境,這種得道的痛快是任何求道之士都夢寐以求、無法割捨的。
不過只是很快,許莊便從其中脫離出來,反而念頭一轉。
頓悟對於他這樣的修道者而言,其實不是什麼千載難遇的機緣,但也不至於俯拾皆是,否則成仙了道,恐怕都已不是難事了。
這一次參悟道法,許莊並沒有受到什麼外界啟發,一切彷彿自然而然,但他煉就元神未久,還未來得及積攢下足以厚積薄發的道法積累,這顯然並不符合常理。
倒是這種為大道所接納的感受,令許莊想起了曾在道書之中讀過的一個字眼。
許莊忖道:“難道是天降‘功德’?”
其實‘功德’是一種模糊的概念,並非什麼具體之物,道家認為大道至公無私,並不會有所偏好,自然也不會因為什麼行為,便降下什麼‘功德’。
事實上,道家所認為的‘功德’,乃是基於大道運轉的一種自然之理,就好似生靈之中,哪一個體的行為、舉動、甚至存在對於族群有益,那麼他對族群既有‘功德’,族群也會給予回報;
在玄門宗派之中,門人弟子若為宗門做出貢獻,那麼宗門便會降下‘功德’於他,這便是許多玄門宗派都會使用的‘善功’二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