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雲層之中忽有悶響,沒過片刻,便有帶著冷意的小雨淅淅瀝瀝飄下。
開春時節一向如此,時不時便是一陣春雨落下,倒是驚醒了衝雲峰頂的佇立之人。
“原來已過了這麼久了。”
秦登霄倏然脫離感悟,一時尚有些沉浸在回味之中,過了片刻才按入心底。
他將眼睜了,一算天時,才知道都已過了好一陣時日,若非一場春雨,不定還要在此處佇立多久。
秦登霄搖了搖頭,抬首一望,目光便先被‘大有南華洞天’六字所吸引,不由精神一振。
洞天既然立名號,自此之後,秦登霄便是‘大有南華洞天一脈’,自感與有榮焉。
不過‘大有南華洞天’之下,卻還是原本洞府,此時正巧門戶大開秦登霄也不感意外,其實他與袁皓是一齊被春雨驚醒,只是他另有些感悟,作了一陣梳理,所以睜目晚些,袁皓已先被薛玉人喚入了府中。
秦登霄正了正襟,一拂衣襬,這才邁步入了府中,果見袁皓已在許莊座下,他便行至袁皓身旁,無聲行了一禮,這才垂手聽著。
“稟師尊。”袁皓垂首道:“弟子雖然僥倖煉成六印,不過單隻《太素有無形質劍氣》一門,弟子已經鑽研不透,再習《太素真形經》一門,弟子已然感到天資所限,所以打消了再參習《太素一炁經》的想法。”
許莊微微頷首,修習多門道法確非常人所能為之,袁皓畢竟與他不同,能明過滿則虧,也不是一樁壞事。
何況習得《太素真形經》,精進騰挪變化,對袁皓根基、劍術已極有利,日後若是元嬰有成,不定還有長進之機。
“既如此。”許莊心念一動,一卷已準備好的道書與數十道靈光落到袁皓手中,“賜道書一卷,天淨真砂、冰極元精各一斛,好生修行。”
袁皓欣喜禮謝過後,便退下半步,由秦登霄上前拜見許莊。
許莊受過了禮,才啟聲問道:“登霄此番觀禮洞天開闢,可有所得?”
“稟師尊。”秦登霄道:“得見太素演化,弟子體悟良多。”他稍是沉吟,接著道:“弟子梳理所獲之後,應當便會突破元嬰。”
他沒多言什麼嘗試之類字眼,以他的天資,早有把握煉就元嬰,如今也不過是積蓄已滿,水到渠成而已。
見他神色篤定,自信飛揚,許莊不禁暗暗點了點頭,於是屈指一彈,一道氤氳符籙便飛入了他眉心,“此為為師所注《太素一炁經》心得與‘先天太素一炁大擒拿秘要’,本待你煉就元嬰之後再傳,既然你已有把握,便先予你吧。”
秦登霄微微一喜,拱手謝過許莊,又道:“弟子也有一物奉上。”說著便從袖中取出一軸畫卷,雙手呈奉:“此乃弟子游歷之時,誤入仙府所得,不過弟子愚鈍,始終不得其中玄妙。”
“哦?”許莊微微一訝,揮手畫卷飛起,當空一抖,現出一幅筆工頗妙的山水畫卷。
“這是?”許莊目光微微一凝,印在落款之上:“東寰散仙,大飲仙人。”
所謂東寰,似乎是上古之時,一種劃分虛空之中各個界域的稱呼,只是這個概念似乎並不算流行,涵蓋之處更十分模糊,但總而言之,包括玄黃在內的左近己方大世界,都可算作‘東寰’。
至於散仙名號,自是不用多說了,秦登霄自煉就上品金丹之後,氣運更盛,如今竟連散仙遺物都能得到。
許莊元識自畫卷之上掃過,若有所思點了點頭,便一動念將畫卷收起,言道:“登霄有心了,為師若有所得,不會少了賞賜。”
秦登霄忙道:“弟子乃是拳拳孝敬之心,非是希冀賞賜。”
許莊擺了擺手,沒再多說,待秦登霄與袁皓叩首退下之後,才將袖一拂,化作一道炁流消失在了主座之上,卻是直接跨躍空間,進入到了大有南華洞天之中。
此時洞天之中,清濁二氣已經明顯涇渭分明,更是已有濃厚稀薄之分,呈現模糊模樣,原來大有南華洞天開闢之後,許莊法身在外打理事務,本體卻已進入了洞天之中,嘗試調理洞天。
不過即使有元神真人調理清濁二氣變化,想要徹底成型也非一日之功,許莊並未全心投入其中,畢竟他煉就元神之後,不僅很多變化尚未梳理,更有許多功課等待他一一去做。
此時此刻,許莊正端坐在半空之中,雙腿盤起,雙手各掐法訣,一手放於膝上,一手豎於肩前,瞧去似乎沒有什麼端倪,若是再望上一瞧,定要駭上一跳,只見他自脖頸往上,竟是一片空空如也,頭顱不知去了何處!
這自然不是因為許莊行功出了什麼差錯,更不是什麼飛顱術之類的旁門左道,而是他正修行‘太素元神’。
元神者乃是三寶歸一之元炁匯聚而成,自然其修成的什麼法力,煉成的什麼道體,煉就元神之後便有可能生出與眾不同的玄妙。
當然往往此時,修行上乘道法者的優越便顯露出來,譬如太素正宗之中,修行太素道法者煉就元神有何玄妙,如何修行,甚至如何借秘法精進,都十分清楚。
據門中道書記載,修行《太素一炁經》者修成太素元神,能夠增長元炁質量,在同輩之中佔據上風,甚至煉成大小如意,法天象地之能;
修行《太素真形經》者修成太素元神,能夠增長心用,能夠千變萬化,變己身,變它物,變生靈,變死物,變長短,變有無,妙用無窮;
修行《太素有無形質劍氣》者修成太素元神,能夠煉就無上劍氣,彈指如飛劍,動輒似真形,若是配合飛劍施展劍術,更能極大加持飛劍殺力;
其餘者諸如變化有無形,來去有無質,道術運轉,總攝元真……等等妙處,更是數不勝數,皆看本身功行。
許莊修行雖繁,但太素三大真傳一直是他的根本道法,煉成太素元神種種妙處自是應有之理,何況他還自洞天開闢之時,得到了開天闢地第一縷太素氤氳,依照門中秘法,藉此物為引,便能極大的增快這一過程。
當然,對於元神真人而言,即使是‘極快’的時光,動輒也是百十來載,元神真人不僅證得了長生,連時間的維度都彷彿與尋常修士產生了脫離,坐臥之間可能便是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