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隔幾天,鄭曙再次回到了當初毀滅了三顆星球的恆星旁邊。
當然,經過這幾天對自己超算內天體運動模型的運算邏輯的調整,現在他已經可以輕鬆地空間跳躍到自己想到的地方。
所以鄭曙選擇了一個距離這顆恆星相當遠的位置,具體算下來的話,大概有一光時的距離。
剛從空間跳躍中出現,鄭曙就給自己身上施加了多層遮蔽術式,儘可能地將自己存在的痕跡全部掩蓋。
鄭曙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在距離此處三十光分的地點,有一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黑色隕石。
從運動軌跡上來看,這個隕石似乎是被恆星的重力捕捉,正不斷地以橢圓形螺旋軌道朝著恆星墜落,預計再過幾十年就會墜入到恆星當中消失。
如果是在正常的恆星系範圍內部這樣一顆隕石根本不起眼,但是在這片只剩下極其細微的物質粒子所組成的濃霧的恆星系內,突然有這麼一塊完整的大號物質可就太惹眼了。
畢竟從現有的軌跡上來看,這顆隕石應該已經被恆星捕捉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鄭曙很清楚,在幾天之前,整個恆星系內部應該連一塊直徑超過一毫米的物質都沒有。
那麼這個所謂的隕石的真面目其實就已經很明顯了,而這也是鄭曙這幾天想要等待的東西。
“嗯……偽裝得相當不錯,看起來完全沒有什麼破綻,應該是相當高階的監控器。”
遠遠地用魔術看了一眼,鄭曙很快就收回了目光,這種級別的監控器甚至連視覺訊號反饋系統都有可能搭載,處理起來相當的麻煩。
就算是距離這麼遠,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暴露自己的存在。
雖然高階的型號處理起來相當麻煩,但是鄭曙卻顯得非常滿意,因為越高階的型號,代表著後面操縱這臺機器的主要負責人在整個組織裡面的地位就越高。
“好在個頭不是很大,就算是最高階的型號裡面能夠搭載的各種系統不會很多,功率也不會太強。”
無論文明發展到了何種地步,內部系統搭載空間都是相當重要的東西。
特別是偵查類機械,和其他種類的儀器不同,如果使用空間拓展裝置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儀器的精度,所以更加看重每一份可以利用的空間。
這個隕石的個頭大概只有一個普通的旅行包大小,就算內部使用的是最先進的反物質供能系統,內部雷達能夠偵查的範圍依舊相當有限。
考慮到還要搭載上其他種類的偵查系統以及超小型計算機,真正的偵查範圍可能要縮短到光秒級。
這樣的範圍對於小型監控機械來說其實已經相當誇張了,畢竟根據鄭曙這幾天裡查到的資料來看,就算是星際聯合當中最先進的星球級戰艦偵查系統功率全開的情況下,有效偵查範圍也只有半徑三個光時左右。
這種偵察範圍已經相當誇張,畢竟這意味著就算敵人使用的是光速打擊,戰艦也可以提前三個小時察覺到並且作出反應。
而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星球級戰艦上偵察模組的大小是以“百公里”級進行計算。
就連鄭曙現在能夠隔著這麼遠的距離觀察到這麼小的目標,也是因為他提前在這裡布好了相關的術式。
鄭曙在自己的心裡默默得出了結論之後卻沒有魯莽地動手,而是依舊隱藏起自己的身形,躲在極遠的範圍之外靜靜地觀察起來。
無論是時間還是耐心他都不缺,既然這是一個地下組織,這麼高階的偵察型機械肯定不好搞。
所以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只需要靜靜地等待著下一個機會就行。
打定主意,鄭曙將自己的意識分為兩半。
一部分時刻關注著遠處那個小隕石的運動軌跡,另一部分則是深入到自己創造的洞天當中,進行各種學習和實驗。
……
……
安靜地等待中,幾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這天,鄭曙一直等待的機會終於出現。
就在這顆小型隕石第四次圍繞著恆星完成一圈公轉之後,原本應該繼續螺旋執行的軌道突然發生了一絲改變。
這點改變非常的微小,甚至如果不用專業儀器的話正常人眼都看不出來。
但是鄭曙察覺到了,在如此穩定的星域當中突然出現了這樣的變化,那必然是來自隕石內部的自我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