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土豆吃多了還不會放屁。
正是綜合了以上因素,所以何秋才趕緊把土豆給獻了出來。
如果明朝初期就能把土豆給推廣開來,那絕對能救很多人的命。
畢竟明朝的天災人禍實在太多了,就連千年難得一遇的小冰河期都能被明朝趕上。
每次災禍,都會有大批人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嚴重一點的話,還會出現“人相食”的慘像。
何秋雖然不是什麼大善人,但還是想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明朝是華夏民族最後的風骨,何秋希望這個朝代能變得更好一些。
朱棣自然不能體會到何秋的心情。
他摸著下巴說道:“土豆這個名字有點土氣了,依本王之見,叫馬鈴薯就挺好的,這馬鈴薯真的能夠畝產五千斤嗎?”
何秋聳了聳肩膀道:“這土豆我正好種了一畝,倘若殿下不信的話,現在就可以派人來挖,看看一畝地的收成到底如何!”
朱棣其實也有這個想法,跟何秋的想法很合拍。
“好,既然何先生都這樣講了,那本王現在就叫人過來,請先生稍等!”
說完,朱棣便腳下生風,快步跑出院落叫人去了。
……
大約半個小時左右,朱棣重新回到院落。
在他身後,跟著十個穿粗布衣服、面板黝黑的老農。
老農後面,則是跟著姚廣孝、金忠、鄭和等人。
這幫人就純粹是來看奇蹟的。
明朝糧食作物的畝產量普遍都不高,像紅薯和土豆這種動不動就畝產幾千斤的的作物,放在明朝那妥妥的就是奇蹟。
在姚廣孝等人身後,還跟著幾個提著大秤的書吏。
他們是負責稱重以及記錄真實的土豆畝產。
朱棣剛進院落的時候,也是龍行虎步,頗有威儀。
但見到何秋之後,立刻就眉開眼笑的說道:“何先生,我多帶了些人過來,你不會介意吧?”
何秋擺手道:“這沒什麼好介意的,殿下趕快叫人開挖吧,我對這一畝土豆的產量也挺好奇的!”
“好!”
朱棣也沒耽誤時間,直接叫那些農夫下地,開始挖掘土豆。
姚廣孝等人站在田壟旁邊,目光中都帶有些許的猶疑。
朱棣之前購買的一百株紅薯苗剛剛才栽種,他們還沒有見識過紅薯畝產數千斤的樣子,對何秋現在拿出來的畝產五千斤的土豆自然有點不太相信。
就算是神仙,也未必能短時間內搞出兩種高產作物。
好在他們現在終於有機會親眼見證奇蹟的發生了。
很快,第一株土豆就被刨了出來。
這一串土豆個個都有成年人拳頭大小,長勢極為喜人。
一旁的書吏立刻接過這串土豆,放到了秤盤上。
“九斤八兩!”
書吏把這個數值報出來,田壟四周的人頓時有點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