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大部隊已經來到了江口,南京城就在眼前,趙勉才鬆了一口氣。
總算是不辱使命,把晉王帶回京城了。
想起這一路上的經過,趙勉只覺得如在夢裡。
自己晝夜兼程,趕到太原,可是晉王也得到了訊息,直接扯了旗,就造反了。
當然,晉王自己不是這樣喊的,而是說朝中有奸佞,離間天家父子感情,讓自己受了不白之冤,這時候起兵是要到京城向天子討個說法。
晉王這麼說了,三衛的很多兵馬也就這樣稀裡糊塗的跟著反了。
晉王府的三衛兵馬,被朱棡帶出大營,直奔西安。
朱棡的小算盤打的很好,他這離秦王最近,若是能在朝廷大軍到來之前,把秦王的三衛吞下,兵力誇大一下也有十萬了。
那個時候就進退自如,就算吃了敗仗,也可以往草原跑。
可是誰能料到,蔣瓛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早早領了朱元璋的密旨,做了不小的工作,邊軍的將領們都被他通知到位。
如果晉王有起兵的跡象,立刻帶兵趕到太原。
所以朱棡的大軍才走了不過十幾裡地,就被攔下來了。
晉王府的三衛和燕王府的又不太一樣,雖然晉王也是塞王,三十領兵打仗明顯不如朱棣。
所以他手下的三衛大多是跟著傅友德等人混功勞的,真正的實力也就那樣了。
更何況,這些人也不是全都想跟著晉王扯旗造反的,更多的只是當時被朱棡的話一鼓動,腦門一熱,就跟著一起了。
現在冷靜下來一想,就不願意造反了,只是在軍中被一併裹挾著走了。
真的等到朝廷的兵馬到了,三衛的這些兵馬很快就自己亂了。
嘴上喊喊口號行,真的要和朝廷對著幹,大多數人都不樂意。
而且晉王三衛裡還有不少人和邊軍是同鄉,這邊鄉音一陣一陣的吆喝,只誅首惡,從附者不殺。
那些本就不願意謀反的人自然就動了心,紛紛放下手中的兵器。
說起來。這也和晉王本身的形象有關,他如果真的名聲好的話,恐怕也會有不少三衛的兵馬會真心覺得他是被奸臣汙衊了。
可是晉王自從受封太原之後,說不上無惡不作,但壞事也幹了一大堆。
任誰聽朱棡說自己被人冤枉,心裡都會犯點嘀咕。
就這樣,晉王所謂的造反,就變成了一場鬧劇,鬧起來不過三天,就被消弭了。
如此夢幻的解決方式,是趙勉來太原之前打死也想不到的。
本來他提心吊膽的,專門讓朱元璋給他三千兵馬,不就是怕晉王造反,惹出亂子來。
可誰能想到,晉王竟如此不堪一擊。
趙勉在拿住晉王后還一度有些擔心,會不會在路上受到襲擊,不過最後他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想多了。
數千騎兵不是說笑的,有這批人在自己等人身邊,就是某些人想要襲擊,也沒那個膽量,更沒那個能力。
蔣瓛卻還是一臉的嚴肅,對他來說,只要晉王還沒有被押解進京,進到刑部的大牢裡,事情就不算完。
雖然自己在晉王謀反的處理上,表現得不錯,估計能在朱元璋面前加不少分。
可是之前的過失太大,蔣瓛現在也搞不通,朱元璋到底會怎麼處理自己。
忽然,船隊裡有人發出一聲驚叫,船隊的第五艘船破了一個大洞,眼看就要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