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太子這一死,朝廷還在推動的改制,恐怕就要斷了。”
可不是嗎,大家都忙著給朱標致哀,在朱元璋面前好好表現自己,那還顧得上改制的事呢?
甚至說不好新君繼位之後,這些改制還都會停下來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可不是說笑的,畢竟天子的執政思路不一樣,很多大臣們表現出來的樣子也不一樣,這也是他們的生存本能了。
何秋對這事也有一些憂慮,要知道改制的事,一旦停下來,想要再繼續推行,就沒那麼容易了。
特別是如果朱允炆上臺,以他的性子,只怕整個大明的局面又會出現反覆,士紳兼併土地的情況會變得更為兇猛,想想民國時候的‘返鄉團’就知道了。
一棍子沒敲死這些反動勢力,接下來他們只會變得更為兇狠,迫不及待的展開清算,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本來最近的朝事就很多,一方面要收攏草原,還要推行部分變法改制,又碰上朱元璋想要遷都,結果太子在巡視過程中一病不起,回到應天府沒多久就去世了。
如此一來,朝廷上的大部分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儲位,認真做事的已經不多了。
唉,若是等到朱棣奉天靖難,朝野動盪不提,單單朱棣上位的手段就會令人詬病,恐怕不得不像歷史上那樣,殺死一大批人。
除此之外,既然是奉天靖難,要不要給功臣賞賜?賞賜的東西從哪來,不還是百姓的土地。
另外,朱棣上臺,那些在變法中利益受損的大臣們,必然會造起聲勢,宣稱朱允炆用的政策都是壞的,都需要打倒、批臭。
那變法之路,恐怕終大明一朝都很難再拿起來了,正如當初大漢呂后執政時,定下的工商之策,在陳平等人掃清諸呂之後,就沒人敢再用這些政策了。
道衍看著何秋一臉的苦惱,開口安慰道。
“良鄉候又何必想這麼多呢?現在說起儲位這些事還早,我們姑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何秋揉了揉腦門,無奈的點了點頭,道衍這話沒說錯,按照正常情況,現在離朱元璋去世還有差不多十年時間。
這段時間實在太漫長了,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更何況,現在朱標比歷史上早死了三四年,何秋是在沒有信心說未來的大明會發生什麼事了。
還是老老實實苟著,苟到朱棣上位,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有個皇帝在自己身邊,就是群臣反對聲音再大,又能如何?
改變制還是要變制,何況自己還有‘知行書院’,還有系統,說不定到了那個時候,系統裡又抽出來了什麼黑科技呢?
麻煩總是在未來,至於現在,還是享受人生吧,何秋這麼想著。
兩人就站在書房外,又閒聊了一會,發現朱棣還是沒有出來的跡象,何秋就忍不住了,既然要享受生活,自己在這乾站著有什麼用?
還不如趁此機會,直接回侯府,看著自己的孩子,那多好啊!
想到這何秋直接就溜回了侯府,只是和道衍說了一聲,若是朱棣出來了,就跟他說今朝有酒今朝醉。
現在還是老實點,恐怕這時候朱元璋心情很是不妙。,跳得越高的,摔得越慘,之前獻上的那條計謀,還是不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