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添先是藏在人群裡偷偷觀察,畢竟他也是頭一次賭石,具體怎麼個流程還得現場觀摩學習一番。
那邊切割機處已經有人在切石頭了,徐添擠開人群鑽了進去,樂呵呵看起了熱鬧。
像這種還沒切的石頭又稱毛料。
“哇,種水不錯誒!”
一塊看上去賣相很好的石頭被切掉了一層石皮——賣相好不好徐添其實也不知道,對他來說所有毛料都長一樣,就是看那麼多人圍著想來應該不錯,皇帝的新衣嘛,圍觀的其實不一定懂這一行,但湊熱鬧誰還不會啊。
至於什麼是種水徐添之前倒是有所瞭解,這是判斷翡翠質量的依據,翡翠的“種”也叫“種份”,指的是結晶顆粒的粗細大小,結晶顆粒越小,種越好,結晶顆粒越大,種越差,粗分為老種、新種、新老種。
“水”也叫“水頭”,指翡翠的透光性,也就是翡翠的透明程度,行家將水分為一到三分,由低到高透明度逐漸增加,三分水最透明,玻璃種就是三分水。
所謂種水不錯,簡單點其實就一句話,裡邊的貨挺值錢的。
“這塊毛料我五千元收了,願意不?”旁邊一咯吱窩裡夾LV男包的中年人當時就興奮了。
一般出種水了就會立馬有翡翠商人來收,這個時候毛料的現任買主可以選擇賣掉,賺一筆穩的,但也可以再切一刀,看看還能不能見漲,一旦見漲,身價又可以飆升。
反之,如果裡邊只有一小顆或者所謂種水根本就是烏龍,那就瞬間一文不值了。
要不然怎麼說賭石一刀一夜暴富,一刀傾家蕩產。
現代還沒有任何一項科技可以做到提前探知石皮裡面究竟是否有翡翠,這也是賭石之所以還這麼火爆的原因,未知的東西總是最吸引人,能不能出東西全靠瞎幾把猜。
有時候各種理論知識都不頂用。
“先彆著急賣,要不再來一刀看看?萬一裡邊有貨呢,你看這種水多好!”旁邊有人起鬨。
“就是啊,看這種水,弄不好就是一塊大料,隨隨便便幾萬十幾萬啊!”
“五千賣掉還是太便宜了。”
“建議再看看。”
“我看不一定,可能有坑,現在賣掉還能賺。”
大部分人還是挺看好的,畢竟看第一刀種水還不錯。
徐添在旁邊冷眼旁觀,當即開啟了同根透視眼看這塊毛料。
石皮裡面是……
只有貼近切掉那一面有一片小翡翠,至於深入裡頭並沒有大塊翡翠,更別說是翡翠中的極品綠翡翠了。
這刀要虧,如果賣掉的話還能賺幾千塊,再切必哭。
不過徐添並沒出聲,別人賺不賺錢不關他的事,他也不想勸,忠言逆耳,勸人一個勸不好就變成了得罪。
在眾人各不相同的慫恿下,這塊毛料的現任買主咬咬牙最後還是決定:“那……就再切一刀看看?”
徐添呵呵。
然後這塊已經被去掉半塊石皮的毛料又一次被洗洗送上了切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