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小官員的入仕之途,最廣為人知的,為科舉。
其次,便是透過魚龍司,完成任務獲得功勳,從而得到入仕的機會。
但透過此種方法獲得的官位,大多都是武官,且基本都為佐貳雜職官。
若是想要當文官的話,則還需要透過考核,並且也只能以佐貳官的身份入仕,想要更進一步,就只能在任上一點點積累新的功勞,證明自己的能力。
而除了這兩條途徑外。
長孫晟說的第三條途徑,便是顧長生即將走的。
「在地方州府中,立下了前所未有的大功勞。」
「或是才名極其高,或能力極為出眾,連朝廷都知曉,這才會降旨意,特別徵辟入京。」
透過此種手段入京的,往往都是特授官位,哪怕是科舉入仕的狀元,在一開始也只是從七品。
但徵辟入京之人,往往起步就是七品,且都是實權部門的官位,要麼就是清貴到極點,只要當上就可以每三年必定升轉一次的翰林院編修。
「這些透過徵辟入仕的官員們,雖然不多,但每一個能力都很出眾,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自然也很不小,很有分量。」
長孫晟看向顧長生,目光灼灼。
顧長生已經明白了長孫晟的意思:「老師是說,這些徵辟入京,比我先一步入仕,很可能已經成為朝中一方大佬的大人們,會關注我這個小角色,甚至會向我投注橄欖枝?」
聽到顧長生的分析。
長孫晟眼中,讚許之意愈發濃郁。
他就是想要告訴顧長生這一點。
進京之後,他所要面對的誘惑,可要比在這小小的南康府中,多出太多太多。
但,顧長生的身份特殊,才華更是世間少有。
「到時候,想要對你丟擲橄欖枝,希望你能夠成為他麾下黨羽的人物必定不少,但,你不需要站隊。」
朝中三個派系,或許不至於像明末東林黨那樣,明爭暗鬥,黨爭不斷。
但彼此之間,肯定也會有為了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
所以,各個派系的大佬,都會想辦法去收攏人才,希望他們能夠在成長起來後,和自己站在一起,加強自己的話語權。
三司六部。
御史臺。
國子監。
緝司衛所。
魚龍司。
各個部門主官之間也會有糾紛,也會有衝突。
說白了。
大家都是在大周這個屋簷下做事。
糾紛衝突在所難免。
但,長孫晟並不建議顧長生加入到其中,起碼現在,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