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尚書開口。
整個朝堂都是頓時一肅。
吏部的這位老尚書,或許官位不是在場眾人中最高的那一個。
但論年齡卻絕對是最老的那一位。
已經八十有三了。
雖說他有儒道修為在身,不至於輕鬆活過百餘歲,但在浩然正氣的洗禮下,他的身體也是頗為康健,但即便如此,這位老人家開口。
也很少有人敢再開口和其唱反調。
畢竟。
這麼老的上官。
萬一真吵起來,就算有儒家浩然正氣的洗禮,也難保不會一口氣喘不上來,當場哽過去。
文修中,尤其是那些,只修儒道的文修裡面,在上了年紀後,類似這樣的情況,可並不算少見。
看到眾人安靜下來。
老尚書也是鬆了一口氣。
已經足足五天了,再拿不出一個主意來。
其餘各部或許不會怎麼樣,但他們吏部,專門負責管理官員升遷任調的。
坊間現在,已經快將那位小顧先生,說成是國朝少有的治國大才,扶江山社稷於既到的一代賢臣。
這些言論。
究竟是坊間那些閒人們自己吹噓交流。
還是背後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想要交好那位尚未入京的小顧賢人,為其造勢,提前結好對方,老尚書並不知曉。
但他知道。
就坊間眼下這個議論程度。
若是再遲上幾日,吏部還拿不出一個封賞的章程。
保不齊第二日,酒樓裡就會有人開始編吏部天官嫉賢妒能,嫉妒未來名相,不願封賞之類的段子了。
想到這裡,老尚書卻是再不猶豫,目光,先是落到戶部的一人身上。
「你們戶部,是推薦這一位,做侍御史,正好接替上官的空缺,對吧?」
戶部的那名官員連忙點頭。
老尚書又看向御史臺。
「你們御史臺,意思是讓六部尋一個七品的缺,讓這位小顧先生進來,看看他的能力如何,再另行調任,對吧?」
御史臺的主官點點頭。
老尚書又以此看向其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