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隨意丟棄,那麼未來崇禎計劃兩路並進攻打建州的計劃就很可能會出差池,崇禎還不敢這樣行險一搏。
又開啟一本奏本,乃是如今的兵部侍郎侯恂所寫,崇禎先是眉頭一緊,然後眼前一亮。
他反對廷臣中關於追責兩撫、增兵西北的建議,主張責成秦、晉、蜀、楚、豫、直隸各督、撫固守本境。
他指出,農民軍本來就糧食窘絕,現在竄入深山老林,始終得不到補給。
久之,要麼集合起來再次攻打城池,要麼就此瓦解,各尋生路。
現在朝廷要增兵,勢必要追加投入,以現在的財政,只能再向民眾追繳,反而刺激西北周邊各省民情,有同流賊匯合生成民變的可能。
朝廷追加的軍力,少了無法包圍敵軍,多了會使城防空虛。
與其這樣,不如將糧食、軍力都集中在各省交接的險要城池,圍而不打,作壁上觀。
這樣把農民起義軍圍困在一定範圍之內,待其物資匱乏,或內部紛爭之時,四方再同時用兵,一舉殲滅。
崇禎不禁為其說動,因為他分析的極其精準。
說白了,流賊的優勢就在於其流動性,往山裡一鑽,官軍無論怎麼攆,很難堵到他們前面。
但是另一方面,流賊要做大,必須要到官軍的轄地去火中取栗,如果官軍真的無懈可擊,那麼還需要懼怕流賊嗎?
崇禎看了一下侯恂的履歷,原來他曾於泰昌元年授山西道監察御史,也有過核餉練兵的實際經驗。
崇禎不再猶豫,凝神細思片刻,當即任侯恂為五省總理,核查西北周邊五省軍事,治所於太原。
相當於一個加強版的晉撫,仍然率領陳奇瑜原來的手下。
至於陳奇瑜,畢竟功大於過,雖然崇禎對他報喜不報憂有些不滿,但該給的酬庸還是不會少,讓他接替四川巡撫之位。
原本的四川巡撫,昏聵無能,軍備廢弛,致使張獻忠如入無人之境。
四川天府之國,本來也算是右遷了。
但是現在調陳奇瑜過去,顯然是敲打,也是為了儘快加強四川的防禦。
洪承疇則是功過相抵,以觀後效。
盧象升擢拔為勳陽巡撫,繼續追剿王嘉胤餘部中勢力最大的一股。
至此,除了孫傳庭還未成名,明末夢之隊算是差不多到齊了。
崇禎現在的心態也穩定下來,為人君者,不可不察自己對天下局勢的影響。
歷史上的崇禎,就是把遼東看得太重。
一開始把袁崇煥看作萬用靈藥,五年平遼這種鬼話也信。
然後又因為已巳之變激憤於心,屢屢斬殺督撫重臣。
到最後,明朝大臣或者大將出徵,一旦事有不諧,就服用毒藥慢性自殺,抑或是衝入敵陣,求仁取義。
現在大明的形勢,同那時完全不一樣,各條戰線,都有可靠的人把守。
自己要做的,就是給足資源,然後向他們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