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獵手,總是以獵物的面目出現。
阿巴泰急於追趕的那批明軍,並非貪功冒進的頭腦簡單之輩,而是袁崇煥故意放出的誘餌。
這支明軍由祖大壽二弟、素有“瘋子”之稱的祖大弼帶領,而祖大弼曾在歷史上多次與建州正面纏鬥,陣斬女真巴圖魯。
他喜歡提攜的,也多是悍勇浪戰之士,所以能夠做到不畏敵軍,出城與建州野戰。
之前對漢軍的襲擊,以及在阿巴泰推進過程的多次騷擾,都是祖大弼刻意為之,目的就是吸引阿巴泰對自己的仇恨。
被自己折騰了這麼多天,阿巴泰果然被氣得夠嗆,這才會一見地形有利,就迫不及待地追殺過來。
但阿巴泰不知道的是,遼西的地形遠比遼東複雜,特別是大淩河周邊,河流支系頗多,一些乾涸的河床或者是水漫的淺灘,形成大小不一的草甸子。
他所踏入的這個草甸子,冬天凍結實了人畜無害,但是夏季灌多了水,就會變成殺人於無形的沼地。
重重飛出的阿巴泰勉強抬起頭,他墜地前用手臂護了一下魁首,雖然手臂骨折,但還未失去意識。
他帶來的五千騎兵,上百名前隊因為墮馬、踩踏,一樣是人仰馬翻。
好在後隊逐漸止住了衝勢,馬蹄放慢,開始重新整起隊來。
建州的軍制不僅是層層負責,而且因為分配戰利、兵民一體等因素,各級佐領、統領、額真的自主性都很高,所以雖然衝在前面的主帥受傷,但是整支部隊仍然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
阿巴泰看到這裡,心中一緩,只要壓住陣腳,自己被救回後就還有一戰之力。
此時他也知道身下是草甸子,如果貿然站起身來,只會深陷泥潭。索性趴在地上,靜待救援。
果然,不負阿巴泰的期待,隨他一起衝鋒的兩名侍衛僥倖沒有受傷。
這兩人都是巴牙喇出身,只是因為作為阿巴泰的侍衛沒有被黃臺吉收了去,行囊裡傢伙不少。
他們迅速找到一塊堅實的地面,掏出隨身攜帶的長繩,綁上橈鉤,向阿巴泰遠遠的拋去。
阿巴泰見狀心喜,用未受傷的左手將撓鉤綁在自己的腰帶上,正待被拉去安全地界,忽聽小坡上數發炮響,遠遠掠過自己的頭頂,打入自己騎兵的後隊之中。
阿巴泰目眥欲裂,只聽人嚎馬嘶,至少半個牛錄的騎士因為密集的隊形而被炮彈消滅。
“快散開,不要被明國的大炮瞄住了!”
阿巴泰匍匐在地,竭力大喝道。
此時正藍旗騎兵中也有統領醒悟,連忙讓各隊之間分散站位,只是一個不好,又有百來人陷入了周邊的草甸之中。
炮聲過後,明軍大隊的身影逐漸從山坡上現身,只是光看人數,遠遠不止祖大弼之前騷擾建州的幾千人,而是足足有兩萬之眾。
坐鎮中軍的,正是袁崇煥。
本來袁崇煥的計劃,還是依託新修建的大淩河城固守,將兵力集中在石牆之間同建州消耗。
等到建州兵臨城下之時,已經是數九寒天,自然會因為缺糧而退卻。
但是當他偵察到這次來的並不是黃臺吉,而是隻有正藍旗和打著青旗的漢軍之後,卻換了一個想法。
那就是要把這支先頭部隊放進自己的防禦圈內,待其過度驕縱之後,再狠狠出手將其打痛。
如今看來,這五千騎兵已經被袁崇煥成功誘入了圈套。
如果能將其全殲,將是堪比當年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的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