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國王都德里城。
當印度國王尼赫魯因手下反叛被殺,五星軍不費一兵一卒即佔領了擁有重兵防守的比達爾城的訊息傳到了德里城之後,國王洛迪可是著實的被嚇壞了。
在他看來,就算是印軍不敵五星軍,但至少也能扛上幾年的時間,那樣他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做準備,不管是重新的徵召大軍,還是風向不對,向漢人示好,哪怕就是選擇逃亡之地,都算是有路可走。
哪裡想到,看起來強壯的印軍竟然會如此的不堪一擊,半年多的時間就被徹底的滅掉,連國王尼赫魯都自身不保而被手下所殺呢?
有了這個前車之鑑,對於五星軍,洛迪內心是無比的恐懼,他更害怕對方兵臨城下之後,自己也會被手下所叛,弄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不等五星軍向他發起攻擊,他便遞上了投降的國書,願意將整個德里蘇丹國送給大明武南王,只求自己可以有一個安渡晚年的地方,也求對方可以饒過自己的軍隊和子民。
等到楊晨東花費了近兩個月趕到拉合爾城的時候,蘇丹投降國書也送到了這裡。楊晨東當然是笑著收納,接著便帶著大軍直入蘇丹境內,進入到國都德里城。
德里城城門之外,洛迪換下了王袍,穿著普通百姓的素衣跪倒在城門之前,當著所有大臣和百姓的面將國王大印和調兵伯虎符一併交到了楊晨東的手中。
在德里城呆了五日,安撫了洛迪,並表示會送他去赤嵌城,那裡氣候宜人,生活設施好,是安享晚年的絕佳之地。隨後又與國內一些眾臣見了面,收了不少的人心後,於一四六六年九月率大軍主力由德里城而出,過卡瑙季城、朱不拿河,直到邊界城市貝拿勒斯城,兵臨榜葛剌國的邊境城市賽義德布林。
此時的榜葛剌國內,眾權貴們同樣是慌的一逼。
印度被滅,德里蘇丹國投降,局勢轉換的如此之快,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如果說在半年之前,誰又可以想到五星軍會如此的厲害,連他們自認最安全的身後屏障,印度和德里蘇丹國會一一被攻陷呢?現在好了,原本處於後方的榜葛剌,現在成為了前線,要正面去剛五星軍了,他們有這樣的能力嗎?
如此不等五星軍的主力對賽義德布林城做些什麼,王都達卡城內,便已經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降一種戰。
其中降的聲音還佔多數。顯然人數只有不到三百萬,面積也遠遠小於印度不知道多少的榜葛剌,是真的害怕了。他們或許可以趁著五星軍顧不上他們的時候,下下黑手,去佔一些小便宜,但當五星軍把他們當成一盤菜,要正了八經收拾他們的時候,他們那種害怕就會在骨子裡出現。
做為國王的阿布杜爾,此時權力還並未完全的集中。他從父親馬拉丁手中接過的權力並不是十分的完整,甚至在國內還有一些不看他的聲音在其中。他出兵緬甸省,也是一種轉移大家視線的手段,期望藉此打上幾個勝仗來奠定自己的基礎,讓大家知道,比之父王,他並不差什麼,反而還要更強。
思路是對的。通常新上任的君主都會採用一些對外的手段來平息內部事情,從而達到集權統一的目地。可壞就壞在他們不應該找五星軍做對手,現在好了,引來了這頭雄獅的注意,便是做為國王的阿布杜爾也是內心非常的害怕。
在得知蘇丹國投降之後,阿布杜爾就馬上寫了一封信給正在緬甸省作戰的拉吉夫將軍,向他說明了後方的情況同時,也請他向大明的三省王朱徽煠請援。無論如何一定要出手救援自己,不然的話,以榜葛剌的實力,絕然不會是擁有著最強火器的五星軍的對手。
只是可惜,信是寫了出去,便如石沉大海一般,一直沒有回信。這可不是拉吉夫沒有把事情通知給朱徽煠,而實在是對方現在都自身難保,又哪裡來的餘力支援榜葛剌國呢?
之前所說的雙方合力,同分楊系地盤的事情,現在看來根本就是一個笑話而已。
或是說阿布杜爾太過相信朱徽煠,上了他的當。弄得引來了五星軍這麼一個強大的敵人。可以想像,即然是他們出手在前,那本著你給我一拳的想法,現在就到了人家還你一腳的時候。
只是楊系的地盤之大,實力之強,捱上三五腳可以像沒事人一般,但他們榜葛剌太小了,能受得了五星軍給出的那一腳嗎?
“告訴朱徽煠,如果他不派援兵來的話,我也會和蘇丹王一樣投降五星軍,到時候還會把他之前的承諾一併告訴大明武南王,他就等著怒火燒身吧。”氣不過的阿布杜爾向著新派出的使者厲聲的說著。他就是要擺出一幅威脅對方的樣子,不如此的話,怕是不能讓朱徽煠盡全力助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