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菅原道真並沒有同意共同圍剿海盜的提議,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覺得大唐這中間有陰謀。
雖然事情可能沒有解決好,但心裡有些不太好的感覺的他,還是決定帶領使團返回倭國。
不過此行,卻有數十人選擇了留在大唐,因為他們已經被如今的大唐所吸引,想要在這裡求學。
菅原道真並沒有阻止,他以為三善清行也會留下,但最後對方卻選擇了回國,只是帶了數百本各種書籍,基本上都是各種文學典籍,這也符合三善清行一個漢學家的身份。
雖然這次大唐之行有些倉促,但無論是菅原道真,還是三善清行,都打算在回國後,重新組織一次使團,要涉及方方面面,而且規模也得比這次大。
因為他們都發現如今的大唐好像比之前歷次遣唐使團帶回的資料中所說的大唐有很大的改變,更為強大、開放、繁榮。
不過在回到倭國後,聽到如今倭國的情形,菅原道真可謂十分震驚,他沒想到離開這幾個月時間,居然發生了這麼多事。
韓寇在石見立國,為禍山**、山陽道、西海道。
倭國借鑑唐制,把轄境劃分為五畿七道,在明治時期倭國控制了蝦夷島,改蝦夷島為北海道後,才變為五畿八道。
山**就是靠近隱岐國的西部北海岸的幾個令制國,丹波國、丹後國、但馬國、因幡國、伯耆國、出雲國、石見國、隱岐國;
山陽道則是瀨戶內海北邊的幾個令制國,分別是播磨國、美作國、備前國、備中國、備後國、安芸國、周防國、長門國;
西海道就是後世的九州島。
雖然韓寇所建立的韓國被藤原時平率領的大軍打的節節敗退,已經從伯耆、備中和備後三國退出,但是安芸全境卻是被韓寇攻陷了。
目前藤原時平率領大軍在備後和備中,準備奪回安芸、周防和長門三國,再包圍石見和出雲。
而且有一部分韓寇依然在襲擾西海道諸國,牽制了西海道這邊不少兵力,導致無法增援藤原時平這邊。
這只是韓寇問題,在東北方向還有蝦夷人的問題。
在菅原道真回來的時候,蝦夷人已經攻陷了出羽全境、陸奧大部分和一部分越後國領土,兵鋒正盛。
並且,蝦夷人還以目前佔領的土地,建立所謂的蝦夷國。
陸奧國國守以及上下野、常陸等國的聯軍也被蝦夷人擊敗過,導致如今東北地方局勢惡化,甚至可能威脅東國地區。
菅原道真沒想到局勢會突然惡化的這麼嚴重,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
“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嚴重?為什麼蝦夷人那邊會突然渡海南下?”
一回到平安京,菅原道真就問著自己的親信。
“誰也不知道,最開始只是襲擾陸奧國北部沿海,損失也是控制陸奧北部的安倍氏為主。
但隨後平氏率領聯軍討伐,結果戰敗,蝦夷人便趁機攻佔了出羽國全境和陸奧大部,這才有瞭如今的局面。”伴義朝解釋道。
“蝦夷人不是都不團結嗎?雖然兇悍,但武器這些都很差,陸奧國和出羽國的軍隊不應該打不過才是。”菅原道真疑惑道。
“據說是蝦夷人也得到了一些精良武器,而且很有可能是從唐人那邊流落到蝦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