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這次你出征可是本宮好不容易向老七爭取過來的。
老七倒是沒有跟本宮明說,但是皇后說過。老七覺得你沒有軍功,是沒法擔任大將軍一職,自然也當不了這個神機營統領。
這次出征,本宮給你爭取到了機會,若是能立下軍功,本宮這邊也好去求老七給你升職。”
安化長公主府,安化長公主正在給即將出徵的駙馬張璉穿戴盔甲,叮囑一些事情。
雖然臨近過年,但朝廷還是在年前下了詔令。
以崔安潛為招討使、平南大總管,負責指揮左龍武軍、左武衛、鎮南都督府、安南都護府和四川道軍隊負責此次出征南詔之戰。
之所以是崔安潛,因為李曄手上沒太多可用的人。
劉奎、李洪等人倒是可以獨擋一面,但是一個在安西大都護府、一個在安北大都護府。
葛從周是降將,本身也在安東都護府,也不合適。
劉麒本身也不適合負責指揮這種作戰。
其他人,向王彥章、楊師厚、劉鄩、秦易安、鍾偉等人,要麼資歷太淺,要麼有這有那樣的毛病。
王建倒是有這個能力,但是因為其大肆擴充親信部隊後,李曄就有些不太相信他。
本來以南詔這次的戰事,鎮南都督府負責,無可厚非,可李曄最終還是派了崔安潛。
此次作戰,李曄也算是手筆很大。
除了左龍武軍和左武衛外,還有四川道增援的五千步兵和三千神機營。
鎮南都督府下,建昌都督府有七千兵馬,會川都督府有一萬兵馬,鎮南都督府直屬軍隊也有八千。
這裡實際上就是八萬多人。
當然並不是都要出動,左武衛指揮駐紮在成都,但是不會一開始就出動,鎮南都督府也會留守一部分軍隊。
八萬多人,也就出動五萬人。
而在南邊,三管各抽調了一千人;嶺南東道抽調了三千兵馬;加上安南都護府也要抽調一萬五千人參戰。
從安南這邊出兵的軍隊兩萬一千人。
相當於這次出征共七萬人左右。
七萬人的規模並不小了,南詔常備軍是三萬人,之前內亂損失了不少,段寶龍又帶走了一部分軍隊。
雖說鄭買嗣掌權後,把軍隊缺額又補上了,還把軍隊擴充到四萬人,但整體實力還是被削弱了很多。
七萬對四萬,加上還有左武衛在成都候著,若是崔安潛這都不能解決南詔,那麼他的軍事生涯也就可以宣告結束了。
如今崔氏一族在朝廷人才凋零,若是他這個頂樑柱都倒下了,崔氏想要重回朝廷都不知道得猴年馬月。
張璉率領的就是三個都的神機營,分別是一個神機炮都、兩個火槍兵都。
之所以沒有神策大將軍炮,是因為那玩意不方便攜帶,從成都這邊抵達鎮南都督府的道路也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