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重生之大唐中興 > 第210章 僖宗返京

第210章 僖宗返京 (第1/2頁)

推薦閱讀:

李曄一說完,就看向幾個手下。

唐朝前期是實行的州縣兩級制,中後期則是道州縣三級制。不過跟因為是最開始實行三級制,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節度使的權力過大,導致藩鎮割據的出現。

李曄說的這個幾個副職,除了學政這個職務是他首創外,其他的兩個其實都實行過或者正在實行。

行軍司馬就別說了,按察使則是在一百多年前就實行了。

按察使其實就是中央對地方的監察,名稱臨時確定,並不固定。

中宗神龍二年706置十道巡察使,二年一替。景雲二年711置十道按察使,均非常置。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改置十五道採訪處置使簡稱採訪使,肅宗乾元元年758採訪處置使改名觀察處置使,簡稱觀察使。

李曄說的按察使,其實就是現在的觀察使,只是為了不跟朝廷的官職重名,所以換了一個名稱而已。

“殿下是不是還考慮過設立一個副手管理民政?”鄭畋不禁問道。

“你怎麼知道?”李曄有些驚訝。

其實李曄最開始想過設立一個職位負責管理民政,這樣民政、軍隊、學政、監察便一分為四,這樣節度使的權力就會大幅縮小,起碼不至於掌握一道軍政大權。

這個制度跟明清的地方制度有些類似,節度使就成了明清時期的總督,權力雖大,但實際權力被分割,形成藩鎮割據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按照殿下的設想,並不難猜。”鄭畋撫著鬍鬚笑著道,“殿下的設想倒是不錯,若是增設一人管理民政,那下官覺得這個倒是可以實行。

若是能向其他各道推廣,相信消除藩鎮割據也不是難事。”

“鄭大人有些樂觀了,就算是朝廷採納並向各道推行這種制度,也不是簡單的事,那些節度使不會這麼輕易的交出手中權力。”孫燁搖了搖頭。

“那是自然,不過在山南西道推行卻是沒問題,這樣日常管理也會更加方便。”鄭畋顯然很贊同李曄的提議。

“不過這種任命,恐怕朝廷不會承認吧?”裴榮擔憂道。

“現在朝廷聲望日減,而且設定這些官職,相信田令孜等人也樂於看見,應該不會反對。只要田令孜不反對,陛下那裡也不會為難殿下,所以問題不大。”鄭畋對於朝廷的情況,要比裴榮等人瞭解的更為透徹。

到了現在,各節度使沒少私設官職,像什麼留後、副使,多是節度使自行任命,然後朝廷只是發一道聖旨承認而已。

不過這種官職,也就在節度使的管轄範圍得到承認,在其他地方,並不被承認。

之所以鄭畋這麼肯定田令孜不會反對,是因為這幾個職位的設立,名義上是在分權。

“既然你們覺得沒問題,那本王一道再設立一布政使,與按察使、行軍司馬、學政同級,享正三品待遇。”

“一切謹遵殿下吩咐!”

李曄設立這些官職,可沒有什麼幾權分立的意思,必須得有一人總覽大局,只不過把權力細分開,避免把權力集中於一人身上。

當然現在只是李曄的嘗試,這些副職都應該由朝廷任命才是,節度使沒有任命權,只有管轄權,這樣才能確保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之所以要設立這幾個副手,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解決下面各州刺史的晉升問題。

就像楊翰舟,作為李曄來山南西道投靠他最高的兩個刺史之一,肖榮就已經升職,而楊翰舟卻沒有。

楊翰舟是上州刺史,從三品。而在之前山南西道從三品及以上的官職只有興元府尹、行軍司馬,還有就是壽王傅。

雖然還有節度使和興元府牧,但那是李曄的職位。興元府尹是孫燁,行軍司馬是裴榮,一個管理興元府,一個管理山南西道軍務,自然輪不到楊翰舟。

雖然說還有觀察使、節度副使、留後等,但李曄都沒有設立,朝廷也沒有任命。至於什麼掌書記之類的官職,大多是王府的官員兼任,短時間自然沒問題,長期來說卻不是好事。

所以李曄就想快點確立下來,並且藉著這個機會進行一場改革,完善節度使下轄官職,使之更加合理。

說的更準確點,李曄是想把山南西道打造成一個試點,一個未來唐王朝的地方行政體制樣板。

對於李曄的想法,鄭畋幾人都心知肚明。誰都知道這位壽王不甘心當一個閒散王爺,當然吉王也一樣。

現在聖上如此昏庸,朝局如此混亂,這兩個已經成年的親王,心裡自然有些想法。等穆王李倚成年後,估計也會動這個心思。

跟吉王在朝中有不少大臣支援不同,李曄的勢力在地方,準確來說就是山南西道。

最新小說: [火影 創設組]和扉間的愛情 不死者松田的二週目奮鬥生涯 餘二姑娘死遁掉馬了 全家穿越星際除了我都混成編制 八零之和搖滾老炮一起養崽崽 大師,師姐還有救嗎? 穿成七十年代心機女 我娘是京城第一白月光 我把異界物資上交了 我是女扮男裝文路人甲 抄家流放?親媽金手指已到賬 穿為影帝的隱婚小可憐 被迫嫁給山野糙漢,她被嬌寵了 輔導夫君考狀元 重生女配拒絕攻略龍傲天 長公主(重生)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