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你吃好吃的去。”
小旭心裡高興,難得姊妹情深一回,穿衣服穿鞋,又翻出戶口本和幾張糧票,拉著懵逼的妹妹出門。
外頭空氣乾燥的很,穿藍色制服的隨處可見,偶爾聽到腳踏車的響鈴聲。
先上公交車,小旭交了一毛錢,忽然想起許老師帶自己坐公交的情形,不免又是一黯。
下車便是一家國營館子,穿白大褂的服務員矜持而驕傲,她給了飯票:“二斤餛飩!”
“姐,吃得了麼?”小陽扯扯衣角。
“二兩餛飩你吃不了嘛?”
小旭自顧自坐下,小陽掰指頭算,嗯嗯嗯???
這年頭的麵食,是按皮兒算份量,一斤餛飩指的是一斤餛飩皮兒的量。
很快,兩大碗端上來。
她搓搓手,哎呀,自打年紀越來越大,飯量就越來越小,過60大壽那天才吃了兩隻大龍蝦。
於是抄起筷子,氣吞山河!
旁人見怪不怪,這年頭的人都能吃,尤其半大孩子。
小陽也很努力,吃了半斤,毛幹鳥淨。小旭差這幾兩就沒飽,又買了點爐果當飯後甜點。
“姐,我們會不會被打死啊?”
“爐果好吃嘛?”
“好吃!”
小陽嘬著爐果,自己忽然想開了:“打死也值!”
二人走路消消食,慢悠悠到了郵電局,排隊進去到櫃檯,摸出一張稿費單和戶口本:“同志你好,我取稿費。”
“稿費?”
業務員掃幾眼,小姑娘一隻,扎倆小辮,旁邊跟個更小的。
“對,是我寫的,您看!”
小旭又取出報紙,笑道:“我是第十五中學的,聽到自衛反擊戰的訊息,就寫了這篇文章,我也沒想到能刊登呢。”
喲嚯!
業務員不再懷疑,周圍人聽到也湊了過來。
“哎喲,太厲害了了!”
“這才多大啊,十幾歲吧?”
“這就是報紙上說的那個,那個……神童!”
“對對,神童!小姑娘,你會不會也到北京跟總理下棋啊?”
話說改革開放伊始,由於之前憋了太久,顯得什麼都焦慮、急切。比如在1978年,國家成立了中科大少年班。
當時有三個神童代表:寧鉑、謝彥波和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