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友好,對於記者們的提問,每個人都滴水不漏,該說的不會失禮,不該說的不會多說半句。
“很多人把《英雄》和《臥虎藏龍》比,我不怕比較。
《臥虎藏龍》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對於《英雄》參加奧斯卡的成績,我沒有那樣的奢望。
我拍《英雄》也不是首先考慮獎項的,是一種商業大片的嘗試,希望它能有更廣泛的影響。”
張國師剛回答完一個,又有記者問:
“你在片中想表達一種,古代‘士’的概念。那《英雄》要向海外市場發行,你覺得外國人能看懂這個概念麼?”
“呃……”
他正組織語言,忽見角落有人擺手。那人坐在桌子的最邊上,連小牌牌都木有。
“你怎麼坐那兒去了?”
張國師瞪大眼睛。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許老師拿過麥克風,記者們也找半天,臥槽,你咋坐那兒去了?
“《英雄》分兩個版本,長度差不多。我們看到的是國內版,或者叫東亞版,另一個叫海外版。
大體沒差別,加了些便於理解的字幕,某些臺詞也不同,主題簡單化了。這個版的主題是什麼,誰能說說?”
“我覺得是,士和大一統。”
“嗯,那海外版的主題不一樣,是什麼呢……到時你們自己去看。”
嘁!
記者們翻白眼。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您做的是海外特供版?”
“完全正確!”
許老師笑道:“我剛才說東亞版,為什麼叫東亞版?
因為日韓能看懂,我們某些文化是相通的。那既然想往西方賣票房,自然得讓大眾看懂,就不要那麼複雜化。”
“那您就沒想過對外文化輸出麼?”
“想過,但實現起來很困難。
就電影而言,我們目前只輸出過一種東西,就是功夫。好了,這問題說起來太複雜,以後有機會再討論。”
……
“這是一部很現代的電影。除開特技、演員等不說,單就其宣傳,我舉雙手贊成!
同樣是精心製作,為什麼中國的大片就大不起來?很關鍵的因素就在宣傳,僅這一點,《英雄》就是里程碑式的。”
“大手筆對色調的渲染,是影片的得意之筆。故事性相對薄弱,又是不可忽視的不足。這部號稱第一部國產大片的作品,註定充滿爭議。”
“《臥虎藏龍》稱之為武俠,卻不是我們的武俠,而是外國人願意接受的中國武俠。
《英雄》沒什麼情節可言,但該片對傳統文化精髓的闡述,對國學精意的闡釋,我覺得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