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熟悉有不熟悉的,我是相聲界一個小學生,郭德缸……”
“這位是老前輩,張文順先生,老藝術家,京城曲藝科頭一科學員,師承相聲前輩佟大方先生。
佟大方啊,家裡開銅鋪的,這個人很大方。”
“這名兒這麼起啊?你們家賣鍋的……”
“呵,不厚道!”
“賣完鍋抓彩您還得一缸,郭德缸。”
“噫!”
許非忽然發出一聲,手下人不明白咋回事,老闆噫了,自己也噫吧。
於是“噫……”
呀哈?小黑胖子嚇一跳,什麼毛病?
實話實說,底下坐這麼多人,他還不適應。以前最多七八十,現在有群演,有工作人員,樓上樓下全滿了。
兩臺攝影機對著拍,沒辦法,老闆忽然要聽相聲,要求說個整段兒。
有錢,任性,一堆人陪著。
這年頭誰來茶園啊?電視上的相聲都不愛聽了。
結果看著看著,感覺還不錯,不像傳統相聲那麼舊,也不像電視相聲撓人癢癢,鮮活,接地氣兒。
“老前輩,老先生,相聲大鼓兩門抱。”
“學過滑稽大鼓。”
“滑稽大鼓現在很少有人聽了,當初有位前輩叫架冬瓜,是他們的授業恩師。架冬瓜收了倆徒弟,一個張先生,一個莫岐,親師兄弟。
80年代有部老電視劇《衚衕人家》,非常火爆,莫岐在裡頭演個退休會計,讓人印象深刻。”
“對,當初還找我來著。”
“那你怎麼沒選上?”
“我肩膀歪啊。”
“哈哈哈!”
許總鼓鼓掌,百分百肯定,這小段是黑胖子新編的,拐彎抹角的拍自己馬屁。
前面小段過去,進入正文,就是傳統相聲《大上壽》。
黑胖子的特點是舊瓶裝新酒:
一是把這些傳統相聲改編,變成現代人更能接受的段子。
二是打擦邊球,整點黃的啊,葷的啊,觀眾喜聞樂見。等後來出大名,這些都不說了,改成徒弟說了。
德雲社也開始飯圈化。
這段《大上壽》,是這個時空的黑胖子改編的,跟以前聽的不一樣,但還是很好笑。現場觀眾也進入狀態,不時起鬨大樂。
導演各種抓鏡頭,心裡有數。
“好!”
“嘩嘩譁!”
一段講完,觀眾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