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啊……”
安田微微皺眉,他的積極性要小一些,但韓國人既然行動了,自己也不能幹看著,聊聊天又沒什麼。
於是他也約了老宋。
老宋又講了一遍故事。
徐英洙和安田常年做外片生意,眼光不用說。
之前的泛亞計劃,倆人心裡都是贊同的,東亞、東南亞本就有文化共通之處,聯手製作令區域市場滿意的電影,是一個合理的策略。
只是沒有具體專案,無從展開。
結果一下來了個劇本,還是非常棒的泛亞劇本。安田跟徐英洙一樣,都認為該片會爆!
“千萬美元確實巨大,聯合投資就沒關係了。但恕我直言,香港狹小,韓國也狹小,日本才是最適合的取景地!
我們有地勢縱深,沿途多站多城,我們的新幹線是全世界最發達的!”
安田也激動,道:“概念還能擴大一些,比如整個亞洲都被病毒感染,起因就是美國實驗室洩露!
亞洲各地的人集中在一輛火車上,工作、探親、旅行、蜜月等等,突遭大變掙扎求生,人性善惡,日本社會一片混亂,末日天災……”
暴汗!
老宋目瞪口呆,難怪許總說,日本人跟美國人一樣,樂於讓各種災難在國土上霍霍。
《東京沉沒》巴拉巴拉。
還有部惡搞片《日本以外全部沉沒》,各種吐槽各種黑。
他還是那個意思:“容我考慮考慮。5月戛納,我會去那裡的交易市場看看,方便的話我們到時再談?”
“當然可以。”
……
這部片,自然是《釜山行》。
首先不能在大陸做,真要弄出一群解放軍喪屍來,許總能被槍斃一百遍!
所以一開始,瞄準的就是泛亞市場。
原版《釜山行》,成本不到900萬美元,全球票房高達9900萬美元,在韓、港、臺等地連破紀錄,而北美只有160萬。
為什麼拉上日韓?
日本是當今第二大電影市場,韓國也可以,有他們兩家參與,進入本國會容易很多。
歷史上,《釜山行》2016年7月在韓國上映,2017年9月才進入日本,導致這個大票倉戰績不佳。
就因為日本有保護政策,外國大片要延遲很久才能上映。韓國也類似。
所以必須變成合拍片,主動提還不行,得讓他們自己找上門……
時代環境不同,肯定要改動,關鍵怎麼改。
場景放在哪兒,用哪些演員,各地演員佔比多少,主角是誰,導演是誰,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等等……
柏林先露個臉,戛納再詳談,在這一波操作中帶頭,擴大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