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就想到了富豪榜。
中國的改革開放,讓一批曾經扛過農具的人,變成了第一代富人。他們也是經濟成長的最大受益者,他們的故事能代表中國的故事……”
“那你的資訊渠道怎麼來?”
“主要中文媒體的報道、上市報表、財經資料等等。”
“準確率呢?”
“呃……”
胡潤有點尷尬,道:“我預計在50%左右。如果讓我去公司、政府探訪,準確率會更高,但你知道這很困難。”
許非點點頭,估算著關於自己的公開資料。
孃的,光《大宅門》賣了五千萬就在報紙上鋪天蓋地,更別說拍《天龍八部》了。
而沒公開的就多了:僅算去年,天下盈利一億多,傳媒的其他業務盈利一億,伊蓮服飾盈利近一億。他和小旭即便只拿10%分紅,都各有3千萬。
還有香港賺的錢,美國的股票,都加上全國首富也能衝一衝。
胡潤聊了半天,終於忍不住進正題,道:“許先生,我今天拜訪就是想了解一下。因為你的行業非常特殊,還沒有第二家傳媒企業能做到這個程度。”
“都是表面風光,中國有句話叫冷暖自知……”
許非醞釀了一下,開始哭窮:“我做影視,純粹因為熱愛。外界只看我賣了多少錢,卻從不說我的成本有多少。
如今除了央視的大戲,最高一集約在60萬左右,可我的戲,平均就有40萬一集。《天龍八部》預計一百萬一集。
都說《風聲》賣了一億,可我成本就有四千萬,分賬只能拿30%多,還要交稅,靠政府補貼才勉強回本。”
“可影視公司屬於傳媒集團,傳媒的營收很高啊?”
“拆東牆補西牆嘛!不然我早就賠本拍戲了,尤其那個天龍八部城,表面風光實際都是真金白銀的貸款。
影視的資金回籠很慢,今年拍,明年甚至後年才能收回錢。要不是《大宅門》賣出高價,我們去年資金鍊就斷裂了。
這麼說吧,賺的多花的更多,欠了一屁股債……”
“搜狐有時代風投的投資?”
“對,不過這家風投以港資為主。”
早期的富豪榜壓根就不專業,連蒙帶猜。
胡潤很簡單的分成A、B、C、D四個級別,全是推算。
比如劉小慶,他沒有依據任何財務報表,只是看她的自傳《我的自白錄:從電影明星到億萬富姐》和關於她投資房地產的一些報道。
推算出她在D級,600萬到1000萬美元。
如果許非沒見面,胡潤可能把他排到前面。既然見面了,當事人說不賺錢,又拿不到準確資料,自然往低走。
聊了半天,許非送走對方,蹬蹬蹬下到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