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簡直太棒了!”
若是古早的寫法,這裡應該是“傑瑞露出一個男人都懂的笑容”,道:“又甜美又火辣,讓人心情愉快,我感覺片場都充滿了粉紅泡泡。
尤其那個傑西卡,跟她呆久了工作效率都會提升。”
白胖子非常滿意,對這位老闆也一點點接受,是個專業的。不過他頓了頓,忽道:“有件事情,我想跟你聊一聊。”
“什麼?”
“關於影片發行……”
他略顯低落,道:“仙人掌拍過兩部電影,一部找不到發行商,一部給的價格太低,才導致公司破產。
你可能還不瞭解,好萊塢擁有發行渠道是多麼重要。”
……
早在20年代,好萊塢就施行分賬發行,並孕育出五大巨頭:派拉蒙、華納兄弟、米高梅、20世紀福斯、雷電華。
寡頭壟斷,製作、發行、放映一體,大肆排擠獨立製片、獨立影院。後被美國司法部起訴,也就是著名的派拉蒙法案。
此後,院線從製片公司剝離,但大廠仍然掌控著發行網路。隨即電視興起,好萊塢轉變模式,採取雙層式的“快與慢”發行。
快,指大片。
大規模上映,廣告鋪天蓋地。首映就能達到數千塊銀幕的規模,跟著又全球同步上映,以最快的速度攫取利潤。
慢,指中低成本。
先在紐約或洛杉磯開畫,如果評價不錯,再不斷擴充套件銀幕數。宣發費用會非常節省。
而整個發行網路,又分為幾個層級:
第一院線,發行商要跟院線協商在哪些影院投放、投放時間、以什麼樣的模式投放等等。
第二音像製品。
第三付費電影片道。
第四普通頻道。
第五是飛機、酒店、醫院、學校這些地方的放映。
第六是周邊衍生品。
一部片子,能扒六層皮。
七大全有自己的發行公司,佔據市場份額75%以上。不是說別人發行不了,而是指大廠資源雄厚,能鋪開到六個層級。
別的中小發行商,可能只達到第一層、第二層。
而獨立電影怎麼辦呢?
只能把發行權交給別人,或者事先談好,或者參加一些電影節,以期被人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