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要頒發一個“中國電影世紀獎”,對90年中國電影作一次歷史性的檢閱。同時也是幾代電影人團結鼓勁的大會,是中國電影開創新輝煌的誓師動員大會。
今天兩位大佬講話,頒獎,明天座談會。
45位電影家,10部影片獲獎。像鄭正秋、阮玲玉、胡蝶、周璇什麼的早已作古,能來的都是謝晉、秦怡、於藍這些人。
影片則包括《神女》、《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林家鋪子》、《林則徐》、《青春之歌》、《紅色娘子軍》、《早春二月》、《大決戰》。
末了大佬與眾人合影。
許老師撇嘴,自己也想上去,然後被問一句“今年還拍賀歲片麼?”
這種場合流程嚴謹,就跟排練好似的。轉眼到次日座談會,氣氛輕鬆很多。
按理說,應該是孫領導發言,可他讓給了田領導。最近老田跟上頭吵架的事鬧得沸沸揚揚,都想聽聽。
他講了兩個多小時,回顧八五,展望九五,強調未來的思想原則和安排。
這些都正常,說著說著就帶了情緒,最後把心裡的憋屈都釋放出來。
“實踐證明,電影改革是正確的、必要的。”
“引進片票房超過國產片是客觀存在,但絕不是壞事。無論對國產故事片創作和中國電影改革,以及國家改革開放大局都是正確的,必要的。”
“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其會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那些借10部大片火爆,而指責會給民族電影帶來滅頂之災的說法,是很不負責任的……”
氣氛變得微妙,底下這群人中,指不定就有寫舉報信的。形形色色,心思百種,聽完例行公事的鼓掌。
“唉!”
許非暗歎,到底還是沒忍住。
不過忍住也沒啥用,田領導約莫預見到對自己的安排了,索性一次說個痛快。
“……”
隨後各人發言,談感想,談過去,談未來。
輪到許非時,念自己的五百字作文,完了把稿一壓,道:“冒昧一下,忽然產生個疑問,不知能不能提?”
“當然可以。”
孫領導還介紹一下,道:“有些老同志可能不認得,這位就是近年來的後起之秀,國內首部賀歲片就是他搞的。
小許啊,你有什麼要問的?”
“中央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我覺得非常非常好,也為這即將到來的輝煌激動不已。但確實有一點不解,第一次提出主旋律的概念,好像是1987年吧?”
“對,1987年。”
一個人忽然接話,牌子上寫著名字:趙寶華。
此人長影出身,後來調到京城,任一家電影報總編,同時也寫劇本,算電影文化人。正是他創造了“主旋律”這個詞。
“主旋律誕生至今,有過各種各樣的定義。從最早的文藝定義開始,然後‘雙百’;然後‘二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然後是‘三性統一’,到現在‘弘揚主旋律,堅持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