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武行脫胎於戲曲。武術指導可能是一個人,但行當卻像以前的戲班子一樣,有唱花臉,有唱老生,有唱丑角,各司其職。”
“對對。”
袁祥仁很愉快,對方懂,問的全在點上,“拍一部武打片很複雜,所以我們武行需要的人手非常多。
比如你跟頭翻的好,那好,要你了,你就負責翻跟頭,終歸有你一個鏡頭。比如你吊威亞是一絕……”
“威亞就是吊鋼絲,《西遊記》飛來飛去那些,都是吊鋼絲。”許非跟下面解釋了一句。
“對,你飛起來的動作比別人漂亮,那你就負責吊威亞。你皮糙肉厚,那好,你就負責捱打。或者你瘦,身材小,那也要,你可以做女明星的替身……”
“安仔就做過啦,你看他眉清目秀,長的就像。”徐曉明拍了拍林迪安。
“我父親也做過啊!”袁祥仁笑道
“那我肯定不行,我這身材的當不了女明星。”於榮光道。
“哈哈哈!”
臺上臺下一樂,氣氛瞬間鬆弛,談興也起來了。
觀眾恍然大悟,寇佔聞兩眼放光,原來這就叫武行!
許非仍在繼續,問:“《少林寺》幾位肯定都看過吧,覺得裡面的動作設計怎麼樣?”
“……”
問題有些敏感,幾人對視一眼,徐曉明開口道:“非常優秀,風格傳統,有些像邵氏的武俠片,比較寫實一點。”
“就是你一拳打過來,我躲過去,我再踢你一腳,一招一式很符合動作邏輯。”許非道。
“動作邏輯這個形容好!我們管它叫硬橋硬馬,南拳裡有句話叫‘練得硬橋硬馬,方能穩紮穩打’。放在電影裡,就是很寫實的意思。”
“所以劉家班推崇這種風格,他們學南拳。”
“對對。”
徐曉明相當詫異,這個靚仔很懂嘛!
“那您幾位感覺現在香港電影的動作設計,跟以前比有什麼不同?”
“那個詞怎麼講,哦,與時俱進!”
徐曉明道:“電影型別在不斷豐富,武行也要跟得上。以前流行邵氏的那種一板一眼,後來程龍的片子火了,風格一變,把雜耍跟武打結合。後來有了殭屍片,風格又變,殭屍片怎麼打,就是伸手一指,一道光過去。
去年有部片叫《倩女幽魂》,講妖魔鬼怪的。妖魔鬼怪都在天上飛,肯定不能跟人一樣,所以就非常飄逸。
裡面有個道士叫燕赤霞,他使飛劍。飛劍這東西誰見過,靠自己想嘛。
這種風格更適合不懂武術的演員,他做不了硬橋硬馬,只能飄逸。當然也要好看,不能一抬手飛劍就過去了,然後人一動不動,你起碼擺個造型……所以燕赤霞就非常好。”
“哈哈,圓回來了!”於容光大笑。
“徐導演、程導演,別見怪,不是說你們。”
徐曉明知道他們看不到,但也搞笑的拱了拱手,這就是香港的娛樂習慣。
許非見話題聊開了,遂問:“內地的電視劇起步剛十年,各方面都不成熟。如果我們要拍功夫片,或培養武術指導,幾位有哪些建議?”
“呃,兩地風格不同,我也不瞭解大陸的影視劇,我就說說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