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生命最後的時刻,揭發了姜皇后和太子多年以來對他的謀害,並且當著重臣的面,親自將帝位社稷交給了恪王。
除了傳位的旨意,還有玉璽和印章,在場見證的,不僅有諸位公卿,還有許多大臣。
這是一次合法的繼承,而不是謀逆。
皇帝嚥氣之後,姜皇后就被賜以三尺白綾,一代權後,命隕坤寧殿。
太子多年監國,倒還是有幾分見識和骨氣的,他曉得弒父弒君的罪名永難洗去,這輩子都沒有了翻身之地,所以,留著性命也不過只是受人屈辱,倒不如自絕還顯得清淨。
所以,在姜皇后死後,他也一頭撞死在了金鑾殿的柱子上。
太子妃白氏原本是要殉節的,但她昏倒之後,太醫竟然檢查出她已經懷了身孕。
恪王仁慈,不忍將太子的罪責遷怒到無辜的嬰孩身上。
所以,不只沒有對太子妃不利,反而令她好生休養,一定要將孩子平安無事地生下來,這是盛朝皇室寶貴而珍惜的一點血脈,不容有失。
因為對太子妃和她腹中孩子的安排得當,倒是贏得了白家人的寬容和諒解。
對於鎮南侯白家來說,太子已死,太子妃腹中的孩子還未落地,既不知男女,甚至連能否平安生下來都不知道,所以沒有什麼奮起與恪王抗爭的理由。
而恪王對太子妃的示好,未嘗也不是對白家的示好。
鎮南侯權衡之下。覺得順應新帝,不過只是家族失去了一名皇后,可他的女兒還活著,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是以,便首先帶著自己的這一系勢力率先向恪王臣服。
朝中原本分為三派,鎮南侯是堅定不移的太.子.黨,鎮國公府袁家則是站在了恪王的身後,而像安寧伯沐陽伯之流。則是中立派,他們只忠於皇帝這個位置,不管是誰做皇帝,他們都是一樣服從。
所以,連鎮南侯都俯首稱臣了,別的朝臣對這次突然的逆襲還有什麼異議?
很快,恪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掌管了整個帝宮,控制了京畿和朝局。
大盛朝變天了。
換了一個皇帝,對崔翎的生活最大的影響是。再也不用擔心宮裡頭的人會時不時盯著自己的腦袋了。
這讓她油然而生出一種安全感。
說實話,先前姜皇后數次對她使絆子,她不是不憤怒不害怕的。西北那次已經是她命大。生產那夜的危機若不是萬中無一的機率遇到了悅兒這樣曾經當過醫生的穿越女,她是鐵定躲不過去的。
而今,恪王登基稱帝了。
雖然她對恪王的印象一般,估計恪王對她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印象。
但好歹袁家是對恪王登基立過汗馬功勞的,對於這樣的功臣,也許將來恪王會重蹈許多皇帝的覆轍。對功高震主的功臣斬盡殺絕。
但相信她,這件事一定不會現在就發生。
袁家早就萌生了退意,只要能夠及時抽身,那麼可以全富貴和性命。
這一點,從袁家拒絕了新帝加官進爵的封賞。卻只要了幾箱黃金,就能看出來。
就連出力最多的五郎。也婉拒了新帝封侯的意願。
五郎抱歉地對崔翎說,“翎兒,原本你也可以風風光光地做一名二品的侯夫人,但是我沒有接受皇上的封賞,一來是因為父親沒有接受加官進爵,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