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算沒這事。
大家更關心的也是稅法變革。
所以朱見深冊封喬木為東宮皇后這件事,就這麼在增加商稅,收取個人所得稅,以及喬木繳納兩千四百萬兩稅銀這兩件事情的夾擊之下,被百官們給暫時直接忽略了。
但震驚後無疑還是繼續爭吵。
即便喬木已經帶頭繳稅,而且還一下子交了遠超過去國庫收入的稅銀,那也沒辦法讓那些官員放棄到手的銀子,甚至她的行為還在一定程度上讓那些官員更抵制交稅。
因為她的交稅比例。
直接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這讓不少官員錯誤的以為,他們以後交稅也需要交納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當然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為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大部分官員收入都不透明。
而且也沒有辦法透明。
一按規矩繳稅的話,那不百分之百的表明了他們貪汙受賄了嗎?
這些原因疊加在一起。
使得他們的反對相當激烈。
即便朱見深後來還特地表明個人所得稅開始徵收之後,會給他們增加工資,會以他們原來的工資為基準,增加三到五倍左右,等他們告老還鄉之後,也可以仿造前宋的規矩,給予他們適當比例退休金。
數額按退休職位工資一半給。
那些官員也不願意讓他多徵收那麼多商稅以及徵收個人所得稅。
不過不管他們怎麼反對,最近幾年早就已經習慣了強硬釋出命令的朱見深,還是跟喬木配合起來。
由他釋出詔令。
喬木用報紙將詔令傳遍天下。
從而正式執行這件事。
不過在這件事上,那是真的如喬木所預料的那般,他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而且遇到的還不是單方面抵制,是多方面的抵制。
一是官員瀆職,不願意徵收。
二是商戶不滿,不交稅。
三是士子舉人官員勳貴以及宗室,都在抗稅,不交個人所得稅。
這三種情況一出現,一般就意味著這件事根本沒有辦法進行下去了,不過,早有準備的喬木又怎麼可能會善罷甘休,在發現這些情況之後,喬木立刻就調動了她從兩年前便開始培養的太監隊伍,給予他們特權,並且給予了他們一大堆福利和保證,讓他們開始全國收稅。
當然了,就算皇權特權,光靠這些沒什麼武力的太監,肯定也是沒辦法把稅銀收上來了,所以喬木還特地跟朱見深聯合起來,喬木派出了各地的物流工作人員,保證那些太監前往各地和運稅銀的安全。
而朱見深則是派遣他這些年訓練出來的,那些完全聽命於他計程車兵以及部分錦衣衛和東西廠人員。
讓他們保護那些太監收稅。
遇到抵擋先按抗稅抗法論處。
膽敢動兵戈的。
那就按謀逆造反論處。
可以先斬後奏,當場誅滅。
於是,後世最為可怕的,最初全部由太監和部分小吏組成的稅務部門,就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大明也掀起了建國以來。
毫不遜色于靖難之役,甚至於比靖難之役還要混亂的國稅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