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喬木跟出版社一商量好,便立刻再次複製了一份版稅版合同。
然後把自己簽好字的兩份版稅合同,全部到寄給了出版社,出版社那邊收到兩份合同,簽好字蓋了章之後,也是趕緊又寄了份回去。
並且催促喬木,把寫好的稿子發給他們,他們那也好校對出版。
等這麼一番折騰完。
都已經是八天之後了。
沒辦法,這時候的物流體系確實是不怎麼樣,寄信的速度也比較慢,加上兩邊的距離又不是很近。
來回來八天搞定已經不錯了。
在這八天之內,喬木同時還收到了故事會那邊給的回覆,那邊的回覆倒是挺乾脆的,不但表示喬木順利過稿,同時還順帶著把她三篇稿子的稿費寄了過來,都是按千字十塊算的,三份稿子加起來就是三百塊,都趕上她一個月養老金了。
不過喬木也就寫這麼一次。
在把美食文稿子寄出去後。
她便繼續專心致志的寫起了她那本美食文的後續,這本她準備寫九卷一百八十萬字,中間大概會涉及八十種家常菜,外帶著一百種各地小吃,其中家常菜有一半是這個世界上有的,還有一半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的,風味小吃也一樣。
沒錯,她是既打算把這書當賣,也打算把這書當成食譜賣。
一書兩賣說不定能多點銷量。
隨著喬木筆耕不輟的寫著,神州出版社那邊在對喬木寄過去的稿子校對完成之後,討論了番,就先印了一萬本,而定價,則是八塊。
算下來喬木的版稅是5600。
當然,像喬木這種新人,出版社肯定不可能預付版稅,這筆錢得等他們印的這批書賣完之後,或者說至少得開始賣個把月後才會給。
這時候一般會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書賣的很火,沒幾天一萬本就都賣完了,那肯定是一賣完,錢一收回來,出版社這邊就會把喬木的版稅打過去,還有種就是不好賣。
賣了一個多月也沒賣出多少。
這時候情況就得另說了。
版稅估計最多也就是賣多少打多少,賣的太少說不定還得鬧崩。
畢竟書賣不出去。
最後砸手裡,出版社也虧啊。
這也是很多出版社為什麼不太願意帶新人,或者說即便看中了某個新人,一版印刷的時候也不會印太多的主要原因,要是一次性印太多賣不出去,他們還不得虧死啊。
得先讓他們看到,書有賣出去的希望,他們才敢放心的多印點。
從校對到出版。
整個流程大概走了半個月。
直到半個月後,喬木的那本書才開始鋪貨上架,這時候沒有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也沒有往封面寫某某推薦,某某力薦之類的習慣。
所以就是很單純的一本書。
放到他們出版社合作書店的新作書架,讓讀者自己看選擇購買。
不得不說,相比較於這個時候的流行文化,喬木的那本書顯然算冷門型別,這就註定了,她的書得不到太多的關注,因為光書名就已經足以勸退一大波人了,出於好奇翻開她書看的人群當中,性子急和沒耐心,以及本身就有明確目的性的人,基本也都是翻兩頁,看了下目錄,看一兩段話,就放了回去。
而最後剩下的就是目的人群。
再刨除掉只看不買的。
最後那點才是有可能買的人。
第一天,喬木書的銷量只有一百零二本,第二天七十三本,第一個星期,才賣出去了一千本左右。
這個數字雖然不咋樣,但出版社的人倒也沒有太過於沮喪,因為在他們看來,新人作者沒有任何人推薦,也沒有任何宣傳的書,能有這個銷量已經不錯了,看來第一版印刷的一萬本賣出去應該沒問題。
……
安南市,映紅街道六號蘇家。
蘇紅英一回來就聞到家裡傳來一股十分濃郁,同時以前從來沒有聞過的香味,當即便把書包扔到一邊,匆匆跑到廚房口那邊,問道:
“媽,今天中午吃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