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具體該怎麼辦?
最後討論出來的結果,無非就還是過去那一套,想方設法的派人聯絡大秦朝堂當中的大臣,想要見嬴政,然後遊說嬴政,當然,因為這次事情比較大,他們不敢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遊說嬴政這一點上。
所以他們還做好了賄賂大秦官員,想方設法弄到紙張和書籍的製作方法的準備,除此之外,想辦法買通一些遊俠,讓遊俠幫他們搞到紙張和書籍的製作方法,也在他們計劃內,不過這些都算預備計劃。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當然還是想正大光明的獲取這兩樣技術。
或者說獲取大量紙張。
以及批次印刷儒學典籍。
這是儒家討論的核心重點,而與此同時,其他門派討論的內容雖然跟儒家或多或少有些差異,但是總體核心問題還是沒多大變化的。
基本都是想要藉著紙張和書籍大量印刷他們本學派的知識,靠著大量書籍,多多培養本學派弟子。
擴大本學派在各國的影響力。
這些情況百家學派心知肚明。
嬴政和喬木也心知肚明。
這時候,無論是喬木還是嬴政都還是蠻需要人手的,特別是需要會讀書會寫字,有些能力的人手。
因此他們並沒有讓百家學派在咸陽等的太久,百家還沒來得及開始遊說嬴政的時候,嬴政就已經提前一步下了詔令,下了紙書詔令。
詔令裡面明確寫明瞭紙張批次售賣的要求以及印刷書籍的要求。
紙張批次售賣要求比較低。
只要有錢有地位就行。
不論是學術地位,還是政治地位,只要有一樣,並且有足夠的錢或者其他能以物易物的東西就行。
至於另一樣印刷書籍的要求。
那要求就比較苛刻了。
錢肯定是要的,但是除了錢之外,嬴政的詔令還特別要求,百學派想要印刷他們學派的書籍,必須得留人下來,留人下來進入喬木辦的那個學宮當中當教書先生,或者留人下來,給他們大秦做幾年事。
而且留的人還有要求,不是說隨便找幾個人就行了的,得必須是能透過喬木或嬴政考核的人才行。
印刷一百本得留一個人下來。
一千本留十個人。
一萬本就得留一百個人下來。
這詔令一出,百家學派雖然有那麼一點點不太願意,但是為了不落後於人,不管怎麼樣,也只能捏著鼻子同意,有些比較窮的學派甚至願意多留點人下來,希望能夠用更低的價格印刷或者免費給他們。
而具體的花銷用弟子工資抵。
於是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嬴政的印刷廠是一直沒有停下來過,新鮮印刷出爐的各派典籍,也是不斷的運送到咸陽城百家的居住地點。
而百學派提供的弟子,則是進喬木學宮當老師的進喬木學宮當老師,進大秦各地基層掃盲的掃盲。
這些都是沒明顯一技之長的。
有一技之長的那些,基本都進了新成立的各大格物院,除了一些暫時還保密的火藥以及精鋼之類的需要對他們保密之外,剩下的地方都在儘可能使喚他們去發揮所長。
不得不說,這些人真是精英。
有了他們的加入,整個大秦的綜合國力以及識字率,都在攀升。
以遠超過去百年速度攀升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