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他們家的地理方位不錯,雖然距離合寅府府城那邊遠了點,但至少也不是在合寅府的邊界位置。
因此當靠在邊界那邊的不少村子和小縣城被叛軍劫掠過之後沒多久,他們村這就有在縣城做工訊息比較靈通的人瞭解到了相關情況。
並且迅速跑回來。
把情況告訴了村裡人。
然後,整個村子就都慌了。
村長剛一冷靜下來,就趕緊召集各家的男人到村祠堂那邊開會。
討論該怎麼辦?
是該想辦法死守村子。
還是搬到縣城。
亦或者再往其他地方跑跑。
等這邊情況變好了再回來。
這亂兵過境可不是什麼小事。
屠城屠村都是很尋常的。
由不得他們不緊張,不謹慎。
不說喬木是個啥心情,反正村祠堂裡的那些個男人為了此事那是爭吵不休,有人覺得這事實在是太危險了,他們得趕緊跑路,也有人覺得那些人還沒到他們這呢,他們哪用得著現在就跑,而且萬一人家不過來呢,他們豈不是白跑了嗎。
甚至還有人覺得大過年的,他們應該不會過來,至少也得等過完年才會過來,他們就算要離開他們村,那至少也得等過完年再離開。
哪有跑外面去過年的做法。
祭祖都不是很方便。
膽大的,膽小的,有所謂的無所謂的,為了這件事那是爭的不得了,吵了一個多時辰,也沒吵出什麼結果,最後村長都無奈了,只能表示隨你們去了,然後自己就帶著自家媳婦兒子啥的收拾東西去了。
當然了,他並不是要立刻跑路離開,他只是提前收拾下東西,然後親自跑去鎮子上了解一下情況。
主要的是看看鎮子上那些個富商官員是個什麼態度,如果他們沒跑的話,那他也就不跑了,如果那些富商官員都已經開始跑了的話。
那他們當然得趕緊跟著跑。
那些富商官員的訊息渠道,肯定比他們普通老百姓來的靈通,他們都跑了,那就說明情況的確很嚴重了,應該是控制不住了,甚至於那些叛軍災民們可能正在往這來。
大家見實在爭吵不出結果。
最終也只能各自散去。
各回各家,各家商討。
王大毛回家之後,立刻就將情況跟他媳婦老孃和兒子說了一遍。
問問他們是個啥意見?
“這可怎麼辦啊?
那些人肯定是又冷又餓,到一個地方搶一個地方,老頭子,那些災民是個什麼樣子,你以前也是見過的,三十年前晉西大旱的時候。
咱們家要不是早早的藏了一批糧食和銀錢,恐怕當時就得餓死。”
年紀比較小,或者本身沒有經歷過旱災雪災的人,對此事的嚴重程度可能理解不深,但是王李氏他們都是曾經經歷過類似事件的,只是當時涉及的人數可能沒這麼多。
沒這麼多就已經讓他們印象深刻了,如今有這麼多,他們要是再不跑的話,那豈不是留在這等死。
王李氏生怕她老頭子忘了,所以第一時間就先提了下三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