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覺得,的確可以趁機吞併了克里米亞王國,這樣不但女王陛下能夠得到領土,他們也能得到戰功和爵位,甚至於財產和領土。
王國安逸不少年了,他們很多人的爵位,都已許久沒有動過了。
至於第二種掩耳盜鈴說暴斃。
支援的人微乎其微。
因為這麼做非但沒有任何好處不說,還會有損他們國家的威望。
而且後面麻煩事也不少,誰知道克里米亞王國會不會揪住事情不放,或者再弄出什麼其他么蛾子。
所以這個建議。
最開始就被大多數人放棄了。
經過首相,副首相,上下議會會長,六位親王以及十三位公爵的激烈討論後,大家最終都覺得還是選第三種比較好,原因說起來倒是個個冠冕堂皇,又是為國又是為女王的,但實際真實原因只有一個。
那就是那選擇對他們有好處。
能給他們帶來不少利益。
“那好吧,就按諸位所說來。
摩斯公爵,這件事就暫且由你全權負責,諸位別忘了聯合出兵。
還有,儘量注意厄洛斯。
有可能的話,不要傷害他的性命,我會全力頂住教廷的壓力,你們也要快點動手,別拖得太久了。”
喬木在大家得出結果之後,又沉吟思考了一會,最終也同意了他們的建議,並且表示她會幫忙頂住教廷的壓力,讓他們都盡力施為。
實際上,幾年前他們就曾經跟克里米亞王國交過手,甚至當時都快直接把克里米亞王國給攻佔下來了,可惜,克里米亞王國也不知道透過什麼渠道說通了教廷,讓教廷聯合幾個王國,一起朝他們施壓。
居中調停,讓他們放棄。
雖然那時硬槓也能把克里米亞王國消滅,但原身當時並不是很想得罪教廷,而且原身還有些擔心自己活不久,如果現在得罪教廷,有可能會影響教廷未來給新王加冠。
影響新王的地位的正統性。
所以後來就放棄了攻佔。
只是搶了點東西,並且讓克里米亞王國送人到他們這兒當質子。
也就是那個公主奧麗娜。
如今喬木就沒這方面顧慮了。
她又怎麼可能會怕教廷。
一個完整的大型島國少一塊。
半道中多了一個不知多少年前遺留下來的小王國,著實是讓人如鯁在喉,現在趁機消滅也不是什麼壞事,既能稍微削減一下貴族手裡的兵力,也能給喬木騰出點時間。
讓她有時間收攏原身勢力。
並且藉此增加威望。
何樂而不為呢?
女王同意了,貴族也樂意,這件事的透過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疑惑了,很快,現場會議就從最開始的廢立王儲,變成了戰爭動員策劃。
喬木也趁機將在座所有人等與原身記憶當中的人一一對應,透過他們此時的言行和原身記憶當中的形象,對他們進行新的人物刻畫。
等到最後談及出兵人數時。
更是讓喬木對如今各大新舊貴族的權力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對他們的兵力也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
總而言之,王權堪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