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他們娘倆的一番討論後,金太后總算被她兒子順利說服,同意第二天就去給喬木請安並且認錯。
不過,她的表情功底實在是有夠差的,不會演戲的都能看得出來她的隱忍,更不用說喬木了,但是看在安平帝已經連夜過來請過罪的面子上,喬木最終還是沒說什麼。
只是很快把她給打發走了。
與此同時,喬木也在內心下定了一個決心,那就是絕對不能把鳳印交給金太后,寧願把鳳印放在手裡多拿捏幾年,等安平帝大婚之後直接交給皇后,也不能給金太后。
不然指不定得鬧出多少事。
喬木可不想給別人去收拾爛攤子,或者因為這個受委屈什麼的。
之後,原本不太想操心安平帝婚事的喬木也不得不開始替他考察合適的人選,並且儘量從世家貴族當中挑選,挑個懂事知禮感恩的。
免得再重蹈金太后的覆轍。
到時候,她一個太皇太后連帶著執掌鳳印的皇后,絕對能把金太后壓的不能做妖,徹底斷了麻煩。
喬木這邊點明瞭態度,那些有想法的人家自然也是趕緊開始讓自家夫人沒事進宮請安,或者帶著自家女兒去參加喬木舉辦的一些宴會什麼的,希望能博個好印象,到時候就算不能成為皇后,混個妃位或者嬪位,對家族也能有一些幫助。
對於喬木的行為,金太后當然是十分慎憤怒的,因為她還想著讓自家孃家跟安平帝聯姻做皇后呢。
這樣一來,她就能夠和皇后一起聯手對付太皇太后,並且讓自家真正的進入頂級勳貴圈,如果能再生出一個皇子繼承皇位的話,那她孃家的貴族地位就再不可動搖了。
不過,當金太后特地去找安平帝告狀,並且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之後,安平帝臉色立刻一變,毫不留情面的直接拒絕了他娘金太后,並且表示他婚事上會聽太皇太后的。
金太后對她兒子的態度當然是很不滿的,都沒有聽解釋就大哭了一番,說他不孝啊,忘了為娘當年受的苦之類的,然後轉身就走,大概是想著安平帝不去乾安宮道歉並且同意他的建議,就不來見他了。
對此,安平帝只能苦笑。
並沒有追上去。
“我以前一直覺得母后當年蠻聰慧的,審時奪度方面做的也很好。
可是怎麼一涉及到舅家,她就這麼不理智,一點都不為我著想。
若是我真娶了她孃家女子。
怕是下任帝王就必須是先帝遺子了,母后她怎麼就看不明白呢?
太皇太后的行為才有利於我。”
安平帝看著他那母親遠去的身影,情緒不由有些低落的對邊上陰影處的一人說著,隨即更是苦笑。
他之所以拒絕他娘,主要就是因為他也想娶世家的女子為後,倒不是世家女子有多好,平民又有多差,主要是世家女子給他帶來的幫助更大,也更有利於他穩定朝堂。
打個比方來說。
如果他娶了太后的孃家侄女。
那麼除了讓他娘滿意,讓他舅家滿意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好處。
等他出了事或者死去。
皇位還得給太子。
也就是先帝遺留下來的那位。
因為百官沒有人會幫他。
可是他如果娶了世家貴女,而且一連娶好幾個,並且讓她們都生下皇子的話,那麼就相當於另類的將那些世家貴女背後的勢力全部都收入旗下,到時候他們為了讓自己家閨女生下來的皇子繼承皇位,不用安平帝去指示,或者暗示什麼。
他們自己就會全力攻擊太子。
這樣一來,他不但能夠達成自己的目的,還能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對太子毫無惡意。
太子出事或者被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