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日久,這種局面非但沒有得到改善,反倒越來越穩固。
等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
國內更是有這樣的話流傳。
那就是生在華夏,吃在喬家。
隨便走到國內任何一個小城市的小美食街當中,那絕對都能找到一兩家帶有喬氏標誌的食品店,這個標誌要麼意味著店老闆本身是喬氏廚神教育學院畢業的,要麼意味著這店鋪是喬氏開的直營店,加盟店,或者店裡的食材來源於喬氏。
哪家美食街要是沒有喬氏標誌的食品店,那大家都不樂意進去。
因為經過十幾年潛移默化的常識灌輸,大家普遍都已經覺得,沒有喬氏的美食街,不能算美食街。
就像沒有美食街的喬氏廚神教育分院不算真正的喬氏學院一樣。
這種印象已然印入眾人骨髓。
不可更改的那種。
人有衣食住行四項需求。
服裝行業,住宅行業和出行行業基本都是群雄爭霸的局面,牌子多而混雜,沒有哪家能夠獨佔天下利潤,更沒有哪家能夠力壓群雄。
只有食品行業。
喬氏一家獨佔龍頭,不但壟斷了整個國家九成以上的高階食材。
同時也壟斷了六成利潤。
這已然是極限了。
不是喬木不想壟斷國家所有食材,主要是國家不允許,壟斷高階食材就基本已經是極限了,要是喬木的手想伸的再長些的話,那恐怕上面就得拿刀給她剁了,至於壟斷六成利潤,也差不多了,想要再多的話,那除非國家層面親自進行維護清洗,否則,不可能再擴張了。
喬木也知道國內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所以也並沒有在國內多浪費多少時間,只是派了一部分人手穩固國內局面,隨後就開始往國外擴張,將學院和美食帶往全世界。
喬木當年希望建立的美食帝國可不僅僅只是在國內建立,而是全世界範圍內的美食帝國,因此即便她已然年到中老年,那也沒有放下手裡的工作去給女兒帶外孫,而是依舊如同年輕人一樣繼續向國外開拓疆土,將美食之光帶往全世界。
食品如同音樂一般。
是沒有國界的。
再加上喬木擁有全世界所有地區上下五千年的美食秘方,因此她即便在國外擴張,那也不會因為口味和文化差異出現問題,每到一個不同的國家,喬木都會先推出那個國家過去,以及現在的美食,隨後才會根據那個國家國人的口味和習俗,對其他美食進行改良和推廣。
因為她的這些舉措,使得她的美食帝國擴張從未停止過,沒有人能夠抵擋專門為他們國家國人口味改良過的食物,再回頭時,喬木的美食帝國已然在全球,全面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