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的熱鬧並未維持多久,約莫一個月後,絕大多數進士都授官之後,這場熱度,便緩慢的消散了。
下一次,還得等三年。
而賈赦也該準備正式上任了。
本來,按照賈代善的想法,那他是希望把賈赦弄進翰林院,然後慢慢打磨,逐漸走上文官路子的。
不過,這個提議在他提出來的瞬間,就被喬木一票否決,其他人不知道,可喬木很清楚那些文官群體對武將勳貴的排斥,即使賈赦是自己考上的進士又如何,他終究是武將勳貴出身,這點無法改變。
這要是讓他進了翰林院。
豈不是得被排斥死?
原身對此雖然沒有記憶,但喬木依稀記得原著中的賈敬也是自己考中了進士,結果在翰林院待了沒幾年就被逼的待不下去,最後另謀了其他差事,可還沒有擺脫歧視。
因此,喬木力排眾議的讓賈赦選擇了一個相對貧瘠偏遠,但治安還算不錯的地方當縣令,雖然很多人覺得隨便在京城當個小官,也比去外地當個大點的官要好,可喬木卻覺得做個縣令啥的,也蠻好的。
在京城能有什麼立功的機會?
只能慢慢熬資歷唄。
可是去了地方上,只要有本事且有能力,隨隨便便就能弄點功勞出來,到時候,升遷還不妥妥的。
等到做到地方大員的位置。
回京怎麼著也是個高位。
最關鍵的是,其他人去了地方上可能真的就埋沒了,可能就沒什麼升遷的可能了,可是賈赦好歹也是國公家的公子,再加上喬木的腦子和幾乎無窮無盡的金銀,隨隨便便就能搞點功勞出來升職加薪。
賈赦對喬木不要太信任,喬木說去他就去,賈代善他雖然有些鬱悶,可是他母親和他兒子都願意。
他又能怎麼辦呢?
只能在賈赦臨走的時候說一些不聽我的話,回頭吃虧了,就知道選擇錯了,如果真的在外面待不下去,記得來信告訴我,我把你從那弄回來的能力還是有的之類的話。
雖然叮囑的語氣不咋樣。
可的確也算慈父之意了。
這邊賈赦前腳剛走,喬木後腳就派了一大堆人馬跟著他,既是保護,也是為了送點東西和送點人手到他上任的地方去,地方官員想要升遷的辦法很多,讓原本貧窮的地方富裕起來,讓那片區域的百姓日常生活變得更好,就是方法之一。
說到底,就是經濟建設。
所以,喬木就順帶著派點人手過去搞投資,就像一些小地方拉投資和拉贊助一樣,只要投資贊助到位,上面的官員不瞎搞,那麼,地方上的經濟總歸是能有點起色的。
當然,除了這些。
高產的糧食種子,就是比如說玉米紅薯土豆之類的,喬木也早就有派人收集,並且用前幾個世界總結出來的經驗進行了適當的改良。
這次也一起送了過去。
到時充當賈赦的政績。
其他不說,就這三種高產糧食種子,便足以讓賈赦不降等,依舊襲榮國公的爵位,運氣好,說不定還能重新得個新的弘農侯的爵位。
等這些事情全都安排妥,那已經是小半年之後的事情了,喬木這時也沒其他心事了,再加上賈赦媳婦跟著賈赦一起上任去了,因此榮國府的管家權自然只能繼續由賈史氏掌控,喬木實在懶得跟賈史氏繼續糾纏折騰,便索性住別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