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身家裡錢的確少,加起來總共也就那麼百八十塊,雖然也能趕得上一些工人半年工資了,可要注意,這是原生一家九口攢下來的。
雖然九口裡面有五口基本是吃乾飯的,可這錢,也的確有點少。
因此,喬木得趕緊賺錢。
不然蘿蔔加大棒政策中的蘿蔔都買不起,還怎麼誘惑他們學習?
好在現在政策開放了些,只要手續辦全了,做私人買賣絕對沒問題,而且很多人啥手續都沒有,也都已經開始做小生意了,喬木自然不會擔心害怕什麼,不過她還是打算走正規流程走,儘量避免意外。
所以,當天吃完早飯就匆匆去縣城辦個體戶的相關手續去了,不過,還是浪費了她一整天的時間。
本來,如果一切都按正常流程走的話,一會就弄好了,可是,他們縣城這邊還沒有人開始辦個體戶手續,所以,機構這邊連具體手續該怎麼辦都弄不明白,最後花了不少時間上下聯絡打電話,這才好不容易幫喬木辦好了他們縣第一個個體戶手續,也算是他們縣城這邊第一個絕對合法的個體戶,甚至還有記者收到訊息,專門過來給喬木拍了張照片,準備上報紙上宣傳下。
也是響應上面的號召嘛。
喬木跟著那些人折騰了一天才把證明辦下來,實在是沒什麼心情做其他事,所以,辦完之後連晚飯都沒吃,就帶著證明匆匆回去了。
接下來的幾天。
喬木更是忙瘋了。
賣東西總不能空手賣吧。
更不可能挑個擔子出去賣,那多累呀,而且,喬木也嫌東西重。
因此,喬木特地發揮了一下自己的手工能力,從回收站和維修站等地方收集了點廢舊物,自己給自己折騰了個小吃車出來,也不賣麻煩的東西,正好天氣有點熱,主要就賣涼皮涼麵,順帶著賣點自家煮的酸梅湯,好歹先把生意搭起來。
至於增加品種啥的。
慢慢來嘛!
喬木的手藝絕對沒得說,特製酸梅湯還是當年宮廷特飲,再加上價格也不貴,而且她還是選在工廠邊上賣東西,因此除了第一天生意稍微差點,接下來生意一直很好。
日入鬥金算不上。
但每天也能賺二三十塊。
去掉成本,如果按正常成本來算的話,大概只能賺十塊錢不到。
可喬木的東西都是從農場空間裡拿出來的,只偶爾去黑市買點東西遮掩一下,因此,每天的純利潤還是不錯的,基本能賺二十以上。
別小瞧了二十塊。
這時候,很多工人的月工資不過也才二十來塊,超過三十的那都算工資多的了,有些臨時工的工資可能只有十幾塊,十八九的樣子。
一天賺了人家一個月的工資。
還想怎樣?
隨著喬木的生意紅火起來,她家裡也開始養雞、養豬、養鴨了。
因為村裡有了一個帶頭的,而且還是賊彪悍的那個,所以村裡其他村民也都紛紛心動,並且開始試探性的買些雞鴨回來養著,因為養豬前期投資大,所以大家暫時不敢養,但是雞鴨就無所謂了,稍微省點就有了,不怕麻煩還能自家孵。
最關鍵的是,如果上面政策再有變動,雞鴨可以直接殺了,醃成臘雞臘鴨,可是豬的話,恐怕就得跟村長鬥智鬥勇,而且也不一定能留得下來,就算殺了,說不定也會連肉一起端走,這都是大家根據二十年前集體化的記憶得來的經驗。
當年大多數人家或多或少是保下了家裡一些雞鴨的,就是在收之前殺掉,自己吃了或者藏起來,可是豬牛這些大牲口是一點沒保住。
俗話說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村民則是是一朝損失頗大,那是幾十年都緩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