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再一次將玉墜跟發丘地印扔在了桌子上,呆呆地看著這兩樣東西,翻來覆去考慮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情。
然後他想到丁思誠告訴他說,發丘地印是隕石所制,具有極其強大的辟邪效果。
可玉墜一碰到發丘地印就有如此大的反應,莫非玉墜竟是一件邪物?
好像也不太可能!
畢竟這枚玉墜他已經戴了十幾年,如果當真是邪物,他的身體早該垮了才對。
但事實是,他幼年時節本來身體孱弱,是爺爺將這枚玉墜掛在他的脖子上,說這枚玉墜是一件有靈性的寶物,能夠令佩戴之人身體康泰百邪不侵。
而且在他戴上這枚玉墜之後,的的確確身體素質越來越好,近五六年甚至連一個小感冒都沒有過。
可這枚玉墜確確實實跟發丘地印相互牴觸,而且反應異常嚇人,如果玉墜不是邪物,難道發丘地印反而是邪物?
好像更不可能!
首先發丘地印乃是古人用“天降神石”所制,本來就是為了避免發丘將軍在進入大墓之後被邪氣侵害;
其次丁思誠說這枚發丘地印是他們家傳寶物,想必也是丁思誠自幼便佩戴在身上的,如果這是一件邪物,那丁思誠又怎麼可能精精壯壯結結實實?
莫非丁思誠故意拿一塊假的發丘地印給他,實質想要用這件邪物害死他?
那更是百分之百絕不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兩件寶物脾性不和,所以相互衝突。
那就跟兩個好人有時候也會相互之間看不順眼是一個道理。
白楊勉強找出這麼一個理由,雖然心裡不踏實,他還是將發丘地印戴在脖子上,而將那枚玉吊墜,栓在了手腕上。
之所以沒將發丘地印拴在手腕上,是因為發丘地印比較大,戴在手腕上太過顯眼。
不過頂多就是一個星期而已,等丁玲玲趕到敦煌去跟他匯合,他就把發丘地印還給丁玲玲。以免這兩間寶物相互衝突,反而對他身體有害無益。
當天就買了去往敦煌的火車票,晚上跟鐵牛道別的時候,鐵牛自然很不高興。
可他身上的確有傷,不高興也沒辦法。只能在第二天一早,送白楊獨身一人趕往敦煌。
******
敦煌位於甘肅省西北部,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交匯處,是黨河和疏勒河下游最大的一片綠洲,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聞名天下的佛教藝術瑰寶莫高窟、以及漢長城邊陲玉門關和陽關,皆在敦煌轄區之內。
歷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樞紐要道、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對外交往上的國際都會、經營西域的軍事重鎮,在中華歷史的長卷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之在敦煌地區遺留下的古物眾多,而倒鬥之風也是非常盛行。其中最大的一個倒斗門派,就是“沙海腳伕”。
聽起來好像是很接地氣的一個門派,事實上“沙海腳伕”最先就是窮苦人家組成的幫派。後來漸漸發展壯大,成了獨霸整個酒泉地區的一個大門派。
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沙海腳伕”順應時勢,起碼明面上不再倒鬥,而是開始經營起古董買賣。
當然在改革開放之前,這些活動同樣是在地下進行,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沙海腳伕”的現任掌門人馬道成率先拿到了營業執照,成立了整個酒泉地區第一傢俬營企業“沙海公司”。
“沙海公司”坐落在敦煌縣城,但整個酒泉地區大大小小的古玩商店,差不多都屬於沙海公司所有。
當然不可能完全都是合法經營,有很多價值較高的古董古玩,都是從倒鬥團伙或個人手上得來。
事實上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古玩商販,都跟倒鬥人多多少少有些聯絡。
所以在“沙海公司”成立一週年的慶典上,有很多倒鬥人都前來祝賀。
(請看第103章《莫名招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