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答她說,自己要去找一個人,之後她便沒有追問了,只是讓我路上小心。
這次行程我將自己的第一站放在了亞洲,三千多年前亞洲曾經是修行盛世的時代,所以這裡的修行傳承比其他州更多一些。
我全程都是乘坐這個世界的交通工具,並未使用任何特異能力。現在的交通工具速度很快,倒也不會耽誤太多時間,畢竟我要待在這個世界很久很久,不想為了節省點時間,給自己徒增麻煩。
亞洲修行者佛道門派較多,但多是小門小派,隱藏在深山老林之中,人數也是寥寥無幾,用門派來形容,反而有些不恰當。
其中隱藏在世外的單獨修行者更多,只是這些人蹤跡難尋,我是不可能一一找到的,那種難度,比把整個亞洲翻上一遍也簡單不到哪去。
我雖是修行者,但其實不太懂佛經道經裡的晦澀內容,就算要論道,多以心境修行和靈魂上的一些感悟為主。
其實現代修行,並沒有什麼宗教之分,先人建立的是一種理念,而不是宗教,就拿道來說,道是指世界的根源,而不是宗教,那麼全世界所有的修行者都可以說自己是修道者,因為此道非彼道。
佛也一樣,釋迦摩尼創立佛教的時候,我想這個佛,也是指世界的根源,而並非宗教。如今有人說佛本是道,或道本是佛,便是這個道理。
就像一個蘋果,可能有一萬種叫法,但它還是那個蘋果,佛和道就是代表世界本源的那個蘋果。
在我十二歲之後,我便開始踏足世界各處的修行之地,想要尋找一些我能找到的東西。或許在我修行早期,我想找到的是修行之法或者捷徑之法。但逐漸我發現,這條路沒有捷徑,甚至無需探討,因此在中後期的我,走遍整個世界,只是為了觀看先人留下的足跡。
我無法回到三千多年前的修行盛世,那麼我只能在這個末法時代,去尋找曾經被遺忘的東西,哪怕這些東西並沒有意義,但這種足跡卻能磨礪我的精神。
這次前往亞洲,我一共拜訪了三十來處知名的修行之地,每一次都要駐足幾個小時和主事人論道,其實我在三年多之前來過亞洲,大多數修行之地算是故地重來,和這些主事人也算是有一面之緣。
我雖風塵僕僕,但塵埃不沾身,氣度也卓越不凡,論道起來見解獨特,讓人眼前一亮,很快便得到了這些人的認可。這時我便會說出請求,想要找一個女孩子,詢問這些修行者是否見過。
雅的外貌絕美,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女孩,只要見過她一面,就絕不可能忘記,所以形容雅的外在倒是很簡單,寥寥幾句即可,因為她本身,就代表著人類的超凡。
但讓我非常遺憾的是,我走遍了整個亞洲,花了我十六天的時間,完全沒有收穫。
其實這次故地重遊,也算是對我心靈的再度磨礪,儘管以我的心境這些磨礪早無意義,但仍舊會有些許新的感悟。
自從我想要拉近和夏她們的距離,就有一個想法在腦海中漂浮不定,如果我十二歲沒有修行,而是繼續留在啟明市,會不會迎來,不一樣的人生呢?
我是個感情極為冷漠之人,作為男孩子又非常晚熟,在十二歲之前,我沒太在意四個女孩子對我的喜歡,但我畢竟不是徹底無情之人,若是留在啟明市,或許總有一天,我會喜歡上其中的一個女孩子,回應她的感情,和她幸福的過上一輩子。
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在修行之前,喜歡上了她們之一,那麼我的修行生涯,還能夠順利嗎?
不……應該說,我還能夠修行嗎?
這次前往亞洲,我也時常向諸多修行者提出這個問題,他們是否在修行之前,有熱戀難以割捨的愛人,但因為修行之故,只能忍痛分開呢!
這十六日時間,我尋遍三十來處修行之地,見過二百多名修行者,無一人因修行之故拋棄愛人。
他們要不就是自小修行,要不便是被愛情傷透了心才大徹大悟,雖然前者佔比高達九成,但後者也有一成之多,算人數二十幾人,這讓我心中更是困惑。
我之所以會修行,是我選擇了命運,還是命運選擇了我呢?
如果有另外一種可能性,是否我也會和尋常人一般,愛上一個女孩子呢?
我收回大腦中的胡思亂想,離開了亞洲,前往第二站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