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住戶分散,不集中,但佔的位置卻不小,有事情需要聯絡就得放炮仗,相當於打電話了。
這裡的漁民很少有電話,有也打不出去,有線電話太貴了安裝不起,無線電話沒訊號。
現在人們紛紛過來,才知道亞家撿個兒子,會修漁船。
“孩子,你叫什麼?”
男人:……
他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自己叫什麼都不記得?那家裡還有什麼人,住在哪裡記得嗎?”
他繼續搖頭,全部都不記得。
其實他也想知道,但只要往這方面想,頭就會痛,痛的像是要裂開一樣。
男人被亞家人從海上救回來的時候,頭上有傷,並且他在海水裡還不知道被泡了多久。
海水浸泡能給傷口消炎,卻讓他失憶了。
“可憐的人啊,連自己家都不記得。”有人感嘆。
但更多的村民是覺得無所謂,甚至還為亞家高興——亞家失去一個兒子,現在又撿了一個兒子。
亞家原來是一家四口,兩年前大兒子亞諾出海後就再也沒回來,一同遭遇海難的還有村子裡幾個後生,其中也包括女兒亞菲的丈夫。
從此後兩個家庭都支離破碎,亞菲回到孃家照顧老倆口,一直到一個月前,從海上撿了這個男人!
會修理漁船是大本事,因為現在的漁船上都是精密儀器,不同以往的老式漁船。
男人給漁船修好了,在這個小漁村裡造成轟動。
大家從家裡拿來米酒,臘肉,臘魚。
亞家殺了唯一的,準備在過年時候殺的年豬慶祝,全村人載歌載舞。
酒酣耳熱,有人不對亞老頭提議:“你得給他取個名字啊,總不能什麼都不叫吧?”
以前人少的時候,老倆口就叫“兒子”,亞菲叫他“哥”。
只是一家四口也好區分,但漁船現在能下海了,也就預示著村子裡的人可以到更遠更深的海洋裡去捕魚撈蝦,以後大家是要在一起幹活的,總不能連個稱呼都沒有。
亞老頭趁著酒勁給男人叫過來,對他道:“既然你不記得你叫什麼,願意和我們做一家人,我們也拿你當自己兒子待,以後你就叫亞諾行嗎?”
這句話,在老頭心裡其實已經埋藏好久了。
他早就想提出來,但怕“兒子”覺得那是死人叫過的名字,不吉利。
但老倆口太想叫他“亞諾”了。
這樣就能感覺到親生兒子還在,時時刻刻都在自己身邊。
“好。”
他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