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軍人紀念日的當天,恰好距離高禁掌握大權剛過去三個月,為了標榜自己的權威,高禁下令軍方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
同時,高禁還讓政務委員會商議一個方案,要對陣亡將士的家屬進行優厚的撫卹,對現役軍人的待遇也要有所提高。
這個提議得到了軍隊上下的一片稱讚,而負責擬定方案的政務委員會也都是高禁的人,因此方案很快就獲得了透過。
就在高禁以為一切順利的時候,沒想到紀念日當天卻發生了大事,將他的好心情完全破壞掉了。
紀念活動當日,高禁率領軍方高層在繁京檢閱駐紮在帝都的部隊,已經多日不見的皇帝李信祈也出現在檢閱臺之上。
皇帝的出現讓帝國的民眾都鬆了一口氣,一直在網路上流傳的那些關於皇帝已死的謠言也不攻自破。
然而眼尖的人卻從檢閱活動上看出了一些端倪,原來在檢閱軍隊的過程裡,皇帝陛下始終坐在自己的寶座上,而高禁卻站在前面頻頻對透過的軍隊揮手示意,彷彿是他在軍隊進行檢閱一般。
這個舉動立刻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人認為高禁這是明目張膽的僭越行為,實在是大逆不道。
就在檢閱活動進行到將近一半的時候,一艘衝鋒艦突然出現在天空中,以極快的速度向廣場上檢閱臺衝來。
衝鋒艦上懸掛了十臺機甲,就在距離檢閱臺還有數公里的距離,衝鋒艦放出了機甲,這些機甲立即和衝鋒艦一起朝廣場飛來。
這個突如其來的情況,立刻引發了巨大的恐慌,廣場頓時亂成了一鍋粥,驚慌的人們沒命地逃竄,像極了高禁發動政變時的樣子。
高禁自己就是利用這種重大活動發動的政變,自然對保安工作格外重視。
事先他就在周圍佈下了重重警戒,但依然發生了這樣的襲擊事件,那就說明這是有人故意放進來的,否則衝鋒艦不可能如此靠近。
幸好高禁設下的防備措施十分嚴密,不等衝鋒艦和機甲靠近,已經有負責警戒的機甲迎了上去。
雙方的機甲立刻在廣場上發生了激戰,而此時廣場密集的人群根本來不及散開,短短几分鐘內就造成了大量傷亡,紀念活動變成了一場恐怖而血腥的屠殺。
高禁站在檢閱臺上看著眼前的混亂景象,氣得咬牙切齒,險些把面前的桌子都給掀了。
一直坐在高禁身後,整場活動都在忍氣吞聲的皇帝李信祈,此時卻悄悄露出了一絲笑容,彷彿在嘲笑高禁的報應來得太快。
幸虧高禁此時已經怒火中燒,根本沒心情去理會皇帝,否則若是被他看到皇帝有如此反應,還不知會如何收拾皇帝李信祈。
現在的李信祈可以說非常窩囊,堂堂帝國的皇帝卻被一個臣下捏在手中,甚至連出席公開場合都要看高禁的臉色行事。
有好多次李信祈都想跟高禁拼個魚死網破,但已經退位的老皇帝卻一直勸他,小不忍則亂大謀,作為帝國之君更要忍他人之不能忍,否則就別想成大事。
因此,年輕的皇帝才一直忍氣吞聲,哪怕是像今天這樣的場合,也始終表現得像個沒事人一樣。
然而,當李信祈看到有人發動武裝襲擊時,卻依然忍不住心裡的快意而微微露出了笑容。
發動襲擊的人很明顯是在效仿高禁,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但手法上卻極為相似。這也正是高禁會怒不可遏的原因。
“用我的手段來對付我?我倒要看看你們有沒有這個本事?”高禁一邊在心裡怒吼,一邊卻用冷靜的目光審視著眼前的襲擊。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領,高禁經歷過的血腥場面數不勝數,眼前的景象雖然混亂,但高禁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發動襲擊的人並沒有進行充足的準備。
除了幾臺機甲和一艘衝鋒艦外,並沒有後續的手段,這樣是很難成功的。
事情也確如高禁所料,發動襲擊的機甲很快就被包圍起來,而衝鋒艦也在不到一分鐘內就被負責警戒的機甲擊落。
衝鋒艦的作用運載機甲進行突擊,本身並沒有多少攻擊力,在大氣層內使用衝鋒艦連應有速度的一半都發揮不出來,因此並不能造成真正的威脅。
而那些機甲則戰鬥力一般,根本不是高禁親衛隊的對手,沒幾分鐘就被一一打殘,要不是高禁下令要活捉駕駛員,這些機甲早就被轟成了殘渣。
整個戰鬥過程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那些襲擊者眼看成功無望,紛紛啟動了自毀程式,將機甲連同自己一起炸成了灰燼。
沒能抓到活口,讓高禁十分惱火,但更讓他惱火的是,這次襲擊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不服從他的人依然很多,只是還沒暴露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