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彧搖了搖頭,“現在說這些已是沒了意義。”
……
張家人大多都在大宋的朝堂上為官,哪怕沒有半點能耐,憑著其背後的家族勢力,也能在官場上混得風聲水起。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似張家這般的大家族,自然也會有對官場不感半點興趣的人。
比如,張奕。
這位已至知天命年紀的張家子弟,終日只知舞文弄墨,平常最喜歡做的事便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裡寫寫畫畫,一呆便是一整天。
如果他只是個尋常人也就罷了,畢竟大宋境內張姓之人不知凡幾,出幾個這樣的人再正常不過,別人對其自是不會在意。
可偏偏,這個張奕的身份即為特殊。
他,便是如今的張家家主。
當前任家主做出這個決定時,不知令多少人大吃一驚。
選擇家主繼承人這件事,不比選擇王儲來得簡單些,立賢還是立長,選嫡還是選能,這其中所要考慮的事太多太多。
他們自是不明白,家主為何放著官至丞相,如日中天的張彧不管,而是選擇將這家主之位交給一個醉心於書畫的痴人。
只當是精明瞭一輩子的家主老了之後開始犯糊塗,不少人苦口婆心地上前勸說。怎奈家主的態度異常強硬,再加上張彧自身似乎也無心此事,張奕就任家主之事,最終就這般定下。
不過在張奕接下這引領家族前進的重擔後,他卻是沒有什麼改變,依舊我行我素,整日裡待在書房中撥弄文字。索幸張家家大業大,縱使家主無能,倒也沒有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
眼下這名張家家主正
不斷撫著頜下長鬚,面帶微笑地坐在大堂之上。
雖是不如張彧,但張奕的賣相倒也不錯。常年窩在書房中的他養出了一身的書卷氣。再加上那頗為儒雅的面孔,儼然一個飽讀聖賢書的中年儒士。
此時的大堂內已是聚集了不少人,只不過相較於張奕的那份悠哉,他們卻是吵的不可開交。
這群在朝為官的張家子弟,百忙之中回到家族自然不是為了吵架。他們之所以這般,完全是因為遷都之事。
趙輕玄的詔命已經抵達燕平,這位向來不管事的君王此回的態度異常堅決。
面對群臣的反對,趙輕玄也是給出了選擇。
要麼遷入天嵐當官,要麼滾去北境戍邊。
讓他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之力的文人去北邊打蠻子自是不可能,可就這般老老實實地去天嵐,張家子弟們又是萬般不甘心。
眼下他們分成三派,一派認為趙輕玄的態度雖然堅定,但只要他們更加堅定,哪怕是趙輕玄也拿他們沒辦法。畢竟張家子弟在朝為官者委實不在少數,若是統統把他們扔去北境,大宋怕是要直接陷入癱瘓。
另一派人對此嗤之以鼻,在大宋內,除了趙輕玄這個宋王以外,哪個都不是必要的。若是他們真的這般做,趙輕玄沒準真的就借坡下驢,直接廢掉張家。
且不談先前聯名上書之事有沒有讓趙輕玄生出不滿,光是在當年趙徹死後他們曾提議由趙舜即位這件事,趙輕玄怕是對他們張家便沒有半分好感。
藉著這個機會,這群人再度提起此事。他們認為,既然趙輕玄鐵了心的要遷都,絲毫不管他們這些世家,那他們也不用顧及趙輕玄。
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趙輕玄本就頗有荒唐之名,宋人對他的感觀並不是很好。此趟強行遷都,他又勢必將會惹得一大批人不滿,若是就此將之直接廢掉,也並非不可能。
至於後繼人選…
還有比被稱為大宋之光的趙輕權更合適的人選嗎?
(本章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白袍雪甲》,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